APP下载

养殖场猪肢蹄病的防治

2015-10-21于永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4期
关键词:猪只口蹄疫病猪

于永军

猪肢蹄病是以猪的四肢、四蹄部疾病的总称,俗称跛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站立行走障碍、姿态异常、蹄部开裂甚至坏死等。该疾病在国内集约化猪场发生率在5%~35%、散养户中更为严重,发生该病的猪只生长缓慢、淘汰率高,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肢蹄病的表象是四肢机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但并非是独立疾病,大部分肢蹄病与传染病、营养代谢病均有相关性。因此,文章从猪肢蹄病发病原因、疾病治疗、综合预防等方面加以概述,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1 发病原因

1.1 管理因素

秋冬季节肢蹄病比较多发,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猪只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脂类分泌减少、蹄壳角质变脆、变硬,容易出现裂缝、导致蹄病发生。因此,要重视猪舍的保温工作。有些养殖户为方便管理、便于粪便清理,将妊娠母猪或后备母猪固定在栏架中养殖,这就造成猪只运动受限、肌肉萎缩。也有猪场在限位栏中配有地面喂料槽和水槽,猪要跪下吃料喝水,这也是引起猪肢蹄病的重要原因。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的猪圈为水泥地面,比较坚硬、粗糙,会导致猪的蹄底、足垫、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使猪出现跛行。农村养殖户管理粗放,粪尿清理不及时、提供细菌滋生的环境,同时猪四肢长期浸泡在当中、蹄部角质变软,这时细菌乘虚而入引起蹄甲炎、蹄部腐烂,严重时不能站立。

1.2 饲养因素

饲料营养价值均衡是猪只健康生长的关键,营养不足时,猪四肢骨骼角质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抵抗力降低、进而引发肢蹄病。营养过高也会出问题,当饲料当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蛋白质被降解释放出来的氮会转化成尿酸,进而导致关节痛风,引起猪的肢蹄病发生。

钙磷是构成骨骼发育的重要因素,饲料中钙磷缺乏会造成四肢发育异常,骨骼变形、关节肿大、导致站立困难。维生素D参与机体钙元素的吸收、调节血中钙磷水平、促进骨内钙盐沉积、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若猪日常饲喂过程中长期缺乏维生素D,就会导致猪出现佝偻病、软骨病等症状。

1.3 疾病因素

猪链球菌感染分急性败血症型、脑膜炎型以及关节炎型。关节炎型病猪精神状态不好、食欲欠佳,为一侧腿腕部关节会发炎肿大、早期坚硬而后期变软,发展到后期瘫痪不起,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猪口蹄疫病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冬春季节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的特点。口蹄疫顾名思义口腔和蹄部出现症状,病猪四蹄的蹄冠部位同时出现水泡、水泡透明易破,后期发展到乳头、口鼻部位,体温升高到40 ℃以上。同样水泡病初期症状与口蹄疫类似,蹄冠部位红肿、出现水泡,但该病以一个或两个蹄出现症状较多,且多发生于蹄垫部位,水泡皮厚、泡液混浊,发病率较低。以坏死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的腐蹄病也会对猪的四肢造成严重伤害,该病主要发生在蹄壳接触部位,红肿、破皮、溃烂、形成黑褐色结痂。

2 疾病治疗

猪肢蹄病的有效治疗是建立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分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程序来确定发病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有治疗价值的可进行相应的治疗;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治疗周期长、经济耗费高的病猪可考虑直接淘汰。如果是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应积极改善环境、更换或调整饲料配方,消除不利因素。由于抓捕、滑倒等原因导致机械性损伤肢蹄的病猪一般病初期肿胀不明显,过一段时间后肿胀变得坚实明显、体温升高、病猪疼痛跛行。治疗方案考虑活血止痛,可考虑用1%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5 mL分点注射肿胀关节周围,或者用安乃近3~5 mL肌注,同时对于肿胀关节考虑外用活血化瘀药物涂抹。对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原因造成蹄部肿胀、溃烂的病猪要进行清创,用2%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脓疮,彻底清洗干净后倒入青霉素粉或者红霉素软膏,同时注射抗炎药物如用青霉素5万U/(kg·bw)、链霉素50 mL、以氯化钠注射液20 mL溶解后,肌肉注射、2次/d,连注3 d,也可用磺胺甲嗪、磺胺甲氧嘧啶、阿莫西林等注射治疗。对于口蹄疫或水泡病引起的蹄冠部位水泡病猪,可用0.1%~0.2%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局部消毒,视情况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干裂的蹄壳经过消毒以后可用鱼肝油或氧化锌软膏对症治疗,若肢蹄严重肿胀、瘦弱不食时,应作淘汰处理。

中药在猪肢蹄病预防治疗方面效果也比较好。以金银花、板蓝根、当归、玄参、连翘、红花、川芎等组成方剂,提取浓缩制成注射剂,可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蹄部肿胀疼痛、瘀紫、水泡、溃烂、蹄裂、肢蹄变形等。对于口蹄疫、水泡病引起的蹄部水泡、溃烂等症状,农村养殖户可用食醋清洗患部,用熟石膏粉、锅底灰、食盐混合成粉剂涂抹于创面上,2次/d,效果较好。

3 综合预防

对于猪肢蹄病的防控可从管理、饲养、疾病控制等方面综合进行。

3.1 管理

肢蹄病的发生与猪舍的环境息息相关,理想的猪舍应该地面坚实平坦、不硬、不光滑、环境干燥、排水顺畅、采光通风良好、易于清扫消毒。因此猪舍建设之处要考虑空间大小,保障猪的活动空间;要考虑朝向,保障猪能够接受太阳照射,这样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使钙磷的吸收、转化;要考虑地面材质,农村散养户猪舍地面通常为水泥浇筑或砖砌,初期表面粗糙、碱性大,因此必须用醋酸溶液多次冲洗、晾干,在地面上铺细土或者软草后再进猪只,以免由于碱性腐蚀猪蹄造成裂蹄病。同时,垫料可保暖吸潮、加强弹性、保持猪蹄的清洁、减少蹄病的发生。集约化养猪场的地面最好采用环氧树脂漏缝地板,但要充分考虑漏缝大小的适宜度,如果肢蹄很容易陷入缝隙当中,则易对蹄部造成机械伤害。适当运动是预防肢蹄病的重要方法,对于关入限位栏的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尤为重要。要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定期驱赶母猪到运动场活动。由于该病在秋冬季节易发,因此入秋之后经常检查猪的蹄壳,对于高龄母猪应预防性的隔10 d左右涂抹一次凡士林或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

3.2 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后备母猪要重视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保障,最好到120~150 kg以上再限饲。钙的比例由原来的0.6提高到0.75~0.9,磷的比例由0.4提高到0.55~0.65。生物素是一种含硫的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代谢。生物素参与并促进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可提高蹄壳的硬度和抗压性,可在饲料中按照0.25~0.3 mg/kg的比例添加。

3.2 疾病控制

豬舍环境尤其是地面卫生对于肢蹄病防控至关重要,要保持定期消毒以预防病原体的入侵,但使用强酸或强碱消毒时,要在消毒后1~2 h用清水进行充分清洗,然后才能让猪接触,以防止消毒液对于猪蹄的腐蚀。合理使用疫苗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现行口蹄疫油佐剂灭活疫苗的注射密度达80%以上时,能有效遏制口蹄疫流行。

(编辑:狄慧)

猜你喜欢

猪只口蹄疫病猪
高温天气条件下猪场的应对措施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
口蹄疫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