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中国八景文化中的人文建筑景观为例
2015-10-21孙燕
孙燕
摘 要:我国正面临着一个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八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旅游文化资源,可以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结合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八景文化进行新的探索。这里的探究只就建筑景观展开讨论,从而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八景;人文建筑景观;旅游开发
一、八景的起源与分布
天下最早传世的“八景”是“潇湘八景”。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对此曾有详细的记载:宋迪是北宋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善于描写平林山水之景,表现萧远疏旷的意境。其代表作有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这些画面生动地表现了潇湘一带的美景。南宋的书法家、诗人米芾看到这些情景交融、气象万千的作品后大加赞赏,即配画题诗,称为“潇湘八景图曲”。当时的宋宁宗皇帝看到后情有所触,又丹笔御书“潇湘八景组诗”,后又在湖南长沙专门设立了八景台,将诗画陈列其上,供人观赏,从此“潇湘八景”名扬天下。随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不少文人仿照“潇湘八景”,定出了当地八景,如“燕京八景”“羊城八景”等等。从此,八景之称便风行各地。
中国的“八景”数量较多的依次为:华中、华东、京华、中原旅游区。这四个区的“八景”占全国“八景”景观的62%。而这几个区正是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相对密集、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由此看来,“八景”景观的地域分布与当时的人口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二、“八景”中人文建筑景观的特点
第一,崇尚人文与自然的融合。这一观点,也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风景区的建筑。“八景”文化中所表现的山水之美,一年四季不同,一日四时也不同,晴天雨天风格各异。要全面领略山水之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是不行的,只有长时间地生活于其中,或者在春秋佳日,月夜雨天亲临观赏。因此,亭台楼阁、茶坊酒肆等的旅游建筑景观也就应运而生了。而这些建筑景观作为景观欣赏的一部分,大多数都是十分讲究的。所以,研究各地八景中不同的旅游建筑景观风格和特点,对于今天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第二,注重人的实践活动。自宋以来,“八景”文化在全国各州、县乃至镇都有所发展。这些八景,尽管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都在人们聚集地附近,呈现出“一个中心,多个衬托点”的特点。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天发展区域性旅游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三、“八景”中人文建筑景观的开发利用
考察中国的旅游史,尽管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摧残,以及外文化的冲击,信而好古的旅游文化,尤其是与人文建筑相关的旅游文化,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更上一层楼了。当代中国旅游业中的形形色色的仿古街、仿古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更有今人穿着古人的衣服进行仿古旅游活动,尽管有的地方由于主办者的文化水准不够,弄得非驴非马,招致各方批评,但应当承认,这一股仿古风的出现,并且经久不衰,绝不是偶然的。而面对旅游业中所存在的仿古热,“八景”中的人文建筑景观,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地理价值的旅游文化资源,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是时代的召唤。
“八景”中人文建筑景观的开发,首先,要做到的是充分研究八景文化现象。八景中,无论是宗教建筑景观,还是以观景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景观,不仅能充分地体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而且它们的修建也是十分讲究的,以亭、台、楼、阁这些以观景为主的旅游建筑为例,它通常要求:①建筑物必须与山水协调,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②建筑物应具备可行、可游、可居的综合功能。③建筑物本身的色调朴素自然而不能雕饰过分。对于“八景”文化中这些建筑景观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天旅游开发过程中建筑景观的修建提供一个很好的現实依据,从而更大地丰富今天的旅游建筑景观。
由前文所述可知,“八景”大多出现在人类聚集地,这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可以通过对“八景”文化的研究,建设内容更为丰富的山水园林城市。并以“一个中心,多个依托点”的八景文化思想为指导,发展区域性的旅游,从而带动当地及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注重对于“八景”中一些重要的建筑景观的恢复。从“八景”文化兴起至今,由于历史久远,一些景观今天已经无法寻找了,有些在当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通过八景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景观存在的时间、原因、方式等。为今天旅游业中的仿古热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而对于那些确有重大旅游价值的八景景观应该逐步进行恢复,这样可以丰富风景区的旅游价值,恢复时应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防止出现建设性的破坏。
综上所述,八景中的人文建筑景观,一方面表现出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给我们今天的旅游景观欣赏及建筑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它又是今天的区域性旅游开发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常江.数字合称辞海[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820-899.
[2]罗滋柏,杨国胜.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延银.传统家谱中“八景”的文化意义[J].国家图书馆,2004(4).
[4]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12).
[5]何林福.论中国八景的起源、发展与旅游文化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2).
[6]贾文毓.人文地理新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2-106.
[7]张延银.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史料价值[J].文献季刊,2003(4).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