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自由轻松一点
2015-10-21朱继东
朱继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对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轻松阅读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轻松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成功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纵观当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阅读教学严重存在着模式僵化、学生阅读量少、学生语言的积累极为欠缺等弊病,使得阅读教学成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我根据自己多年基层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广大同仁商榷。
一、转换角色,培养学生“悟”性
新课程一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我们身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依然是“满堂灌”。一些语文教师误认为自己讲好了,语文课也就上好了。于是乎,不少教师每篇课文的教学只是陶醉在自己绘声绘色的剖析中,根本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学生要么听了热闹,要么在百般枯燥中昏昏欲睡。教师不给学生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沉睡,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想而知。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阅读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一个“悟”字。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角色,变“主教”为“助读”。语文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倾听者,一方面要抛出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文,并通过讨论交流,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揣摩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同时,对积极发言及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浓了,喜欢思考了,敢于发表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一些看法了,其语文感悟能力自会水涨船高,日见成效。
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课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語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贯穿于课堂内外。除在课堂上探究课文时,教师用默读、指名读、指导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课后更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带着感情朗读,甚至背诵一些精彩语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评选了“本周的阅读之星”“本周的阅读进步之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张贴,并提出表扬,还将阅读之星的随笔在班内传阅。这样就能让没得到美称的学生去追赶得到美称的学生。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读出了滋味,有利于进一步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进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的体会理解。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课上只顾自己侃侃而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文,课后一有时间又让学生背词语解释、近反义词、中心思想等(其实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完全在课堂上就可以消化掉的东西),根本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大家忽视了语文朗读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花费时间朗读课文是无用的。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视语文学习为负担,渐渐厌倦了语文课。
三、 注重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持续性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最根本的表现是,他教的孩子爱上读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把一些有趣的文章实现“情境再现”,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情境去体会文章,使得阅读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例如,在教《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了草原美丽景色。刚上课时,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读学起来,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读得起劲,读书声响彻整个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还绘声绘色地讲草原美丽的景色,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更有学生闭上眼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中,那真是如痴如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增加学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而且,语文学科的特点注定了语文无所不包,因而,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多方面的好书,如历史故事、名人传记、儿童文学及儿童感兴趣的各种书报。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当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没有足够的书可读。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读书条件,如鼓励家中有藏书的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书拿来,用这样的方式把零散的书聚集起来,设立班级图书角,由专人管理,让学生借阅。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文章中精美的词句、语段摘抄下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通过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得到全面熏陶感染的过程。高年级语文教师要真正把新课改的精神运用到教学实践,用更为自由灵活的方式教语文阅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提升,不要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盲目和无奈。
参考文献:
[1]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
[3]孙景华.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