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好学生的前提
2015-10-21刘娜
刘娜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样可以使师生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合作互动。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掌握学生心灵的钥匙、解开学生的心结,会使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为把教学工作做好,我精心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其特点。
一、抓住学生心思细腻的特点,激发其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在班级定期开展演讲活动。这次轮到小亮演讲了,由于小亮患过小儿麻痹症,腿脚不很灵活,当我说到今天该他演讲时,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冲他微笑了一下,他鼓起勇气慢慢地走上台。从他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他有些紧张,就是台下的学生也为他捏了把汗,看着他痛苦的表情,我不禁自责起来:“当初真不应该让他演讲,这不是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吗?”可是如果提前告诉他不让他参与,他或许以为我对他有偏见,这对他也不公平,也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当我心情正矛盾的时候,我灵机一动,微笑地对学生说:“请你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用心去聽。”学生立刻明白了我的心思,都闭上眼睛用心听了起来。小亮慢慢地抬起头,从他丰富的表情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他的声音逐渐地洪亮起来,他越讲越动情,越讲越投入,他这次演讲可以称得上声情并茂,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小亮顺利地演讲完后,面带微笑回到座位上,学生又一次为他出色的表现尽情地鼓掌,小亮战胜了自己,找到了自信。孩子的心思是细腻的,如同春天刚要破土的嫩芽,教师对他的一点点关爱就如同丝丝春雨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学习生活,在困难面前也毫不退缩。
二、抓住学生心如明镜的特点,激发其参与课上交流的积极性
一次,我满怀激情地给学生讲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物复苏,百鸟争鸣……”我已经陶醉在春的美妙之中,渴望学生会被我精美的导语所吸引,与我一起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表情木然,心不在焉,只有少数学生附和着。我的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了。问题出在哪里?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静了一下,才开始生动地讲解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同学们,你们快来瞧一瞧,春天多美啊!小草的情态是什么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我环顾四周,只见几个学生的视线在书上游离。我无奈地把视线转向窗外,外面的春天真美呀!猛然间,我找到了原因——再精彩的讲解也比不上真实景色诱人。我赶紧对学生说:“同学们平时写作文语出惊人,今天你们要发挥潜能,大家认真观察学校里面的一草一木,并且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我们和作者比一比,看看谁写得更加精彩。”学生欢呼着跑出了教室,去品味大自然的美丽。看着学生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十分欣慰,可是欣慰之余,还是有些担心。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他们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我找到了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那就是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走出去,在亲身经历的大自然中丰富他们的情感内涵,才能变教为不教。
三、抓住学生心灵五彩缤纷的特点,激发其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最近班上开始流行折千纸鹤和小星星。下课折,上课也折。上课铃都响了,几个学生还凑在一起,沉浸在手工的欢乐气氛中。我走上讲台,故意提高声音说:“上课!”他们丝毫反应也没有,继续进行“地下工作”,我悄悄地走过去,想没收他们的东西,可我见了那些折好的千纸鹤和小星星又于心不忍,真想不到学生的手这么巧。我望着神色慌张的小张幽默地说:“今天老师才发现了你的绝活。”他长出一口气,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那天,我顺势布置了手工作业:折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装饰美观后贴在日记本上并写出自己的想法,并看谁折得好,写得好。这样的作业很适合那几个学生的胃口,他们带头欢呼起来。结果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让我大开眼界,有机器怪兽、登月飞船、精美人像等,从这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心是五彩的,他们的梦也是五彩的。
教师要改变习惯性的成人看法,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学生就多一份快乐;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学生就会多获得一份启迪。走进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扫除教学遇到的障碍,教学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