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梦”之舟

2015-10-21焦建华施颖王灿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扬中场所水利

焦建华 施颖 王灿

【摘要】场所是建筑得以存在并展现魅力的舞台,建筑只有和周边场所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显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一旦脱离了周边场所、孤立地存在,即使本身尽善尽美,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失去了烘托而大为减色[1]。 本文以新“梦”之舟方案设计作为实例,阐述了水利建筑与周边场所结合设计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建筑;场所环境

一般来说,建筑物一定要适合它所在的场所,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协调关系到城市风貌、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原则性问题。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我们必须了解场所的独特性,这样才能清楚如何进行设计,才能跳出千篇一律、模仿抄袭,创造出独特的建筑作品,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水利建筑的场所涉及众多因素,诸如岸线变化、江堤、夹江、现代大桥、大型水利建筑群、人文精神、重要节点等。界牌水利枢纽工程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定地点,其故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且激发起很大的创作兴趣。在进行界牌水利枢纽工程方案设计时我们以新“梦”之舟作为我们建筑方案设计的主题,其灵感来自于工程所在场所原为界牌到扬中的渡口,“渡”即是船(舟),即是重生,即是梦想;同时,该工程的建设同样是实现了区域水环境安全、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梦想——实现了水利梦;另一方面“新梦”——“新孟”谐音,该主题也是对整个工程的暗喻。

一、工程概况及总体规划

界牌水利枢纽位于镇江丹阳市界牌镇,在新孟河向北延伸段入江口处,浦河与小夹江之间,是一个相对开敞、宁静的地段。该工程采用斜向入江方案,面朝夹江,周边分布着农田和江堤,很有乡村特色。整个工程由泵站、节制闸、船闸、管理用房等组成,并且,控制樓、检修间、主厂房、节制闸以及船闸均布置在一条线上,总长度约为283m。所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是新孟河上比较令人注目的工程。

枢纽总体规划首先应服从水工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场内平面布置、交通布置及道路布置。根据场所周边道路情况,即大部分车流是由南侧堤顶道路驶入,将主入口布置于交通桥南侧,辅助入口布置与交通桥北侧。针对用地范围的情况、结合便于后期运行管理等因素,在厂房南侧布置交通桥连接东西两边,北侧设置清污、检修通道,形成辅助道路,且与南侧道路连接贯通。场所东侧为外部交通,内外道路分离。管理用房紧靠站身布置在泵站南侧、两闸首之间,与泵站平行;管理用房前设主要道路及停车。场所各建筑四周布置绿化景观。西侧临河,适当布置休闲小品形成较好的景观地带。整个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功能布局合理、简洁实用,并符合消防要求。

总体规划用地紧凑,布局合理,厂房与辅助用房相互贯通,符合现代水利方便管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二、新“梦”之舟方案详析

界牌水利枢纽位于大夹江、浦河与小夹江之间,上跨扬中二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要求建筑的形象与尺度突破传统,需从夹江与扬中二桥的地理尺度去重新定义。强调体量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与江和桥相呼应,形成有敛有收,逐渐展开的态势。本方案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新“梦”之舟的灵感来源于本工程独特的开阔向江的特性,另外,该工程处于界牌渡口的位置,所以,新“梦”之舟的设计同时隐含渡船的属性。

界牌枢纽效果图

河道将布置在一条轴线上的船闸、节制闸、泵站、控制楼、检修间一分为三,彼此相互独立。建筑师为解决该难题,在长长的两边微微翘起的屋面下,用简单的几何体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量。本方案巧妙利用厂房和控制室的建筑高差勾勒出立面优雅的弧线,造型舒展流畅,犹如建于水上,置于舟楫之中的长长船形建筑。其形态与功能相符,例如,高度顺着翘起的部分为GIS室上布置的屋面消防水箱,一方面,较好的回应了水利功能要求,另一方面,也形成的大尺度留白。塔楼则是作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满足观测功能的同时统领了整个建筑。控制楼的部分则是利用电气室的空间后退,营造出主入口,与建筑总体比例合理、协调。另外各个单体之间的横向线条设计,作为三大部分的分界,使整个建筑具有可读性。管理用房的设计是基本几何体的重复,加深了主体建筑,同时形成了鲜明的场所意义。

整体建筑以浅白色为基调,外立面通过韵律变化使建筑形成丰富、细腻的肌理效果,立面上整齐划一的竖线条强化了体量,也使得整体建筑简洁大气更具现代性。轮廓线的实与立面玻璃的虚形成虚实对比,轮廓线的曲与立面的直线形成曲与直的对比,同时,建筑的屋顶形式与扬中二桥创建了一种即时对话。

总体而言,新“梦”之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同时也重新塑造了这片区域的天际线,是一个既有味道,又富含语意的设计。整个建筑对场所带来微妙的变化,其低缓飘逸的外形,简洁大气的立面以及流畅的屋面,使得整个建筑轻盈地漂浮在水面之上,形成无需言语的优雅。

三、结束语

建筑和周边场所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一个成功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是与其周边场所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地考察,从建筑体量、造型、尺度等多方面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从使用功能出发,寻求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环境的关系;(3)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因素;(4)追求合理的创意[2]。

尤其是在新时代水利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尝试用建筑来表达水利工程的形象气质,也要通过建筑形式反映地域文化、区域特色,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现代水利建筑。让水利建筑融入场所,让场所影响建筑,使二者在尊重文化、尊重艺术、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立的个体。最终达到水利建筑与场所的融合、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人居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慧敏,王晓改;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关系[J];中国房地产,2013年07期.

[2] 冯维波;基于城市形象的城市设计探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猜你喜欢

扬中场所水利
向水而生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走过大桥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文化节庆为“长江生态旅游岛”增色 第十六届中国•扬中河豚文化节开幕 2019年中华龙狮大赛同时开赛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基于SWOT的CIMS引领扬中市机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