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型巴士运营特征参数分析及绩效评估
2015-10-21张德辉
张德辉
摘要:以重庆市375路小型巴士线路为例,通过调查数据,对小型巴士的运营特征进行了研究。实测相关数据,从车辆的运营效率、服务效率对375路小型巴士运营参数包括运营速度、运营时间、运输效率、临时停车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运用BCC模型对其运营绩效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小型巴士;运营特征;运营效率;服务效率;BCC模型
0 引言
当今世界交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打破各种交通方式孤立发展的格局,形成多种方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发展模式。随着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的迅猛增长,如何以城市公共交通整体优化为出发点,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交通衔接体系,使城市轨道与公共大巴、中小巴和的士组成的常规公交系统以及长途客运枢纽之间的换乘高效、安全、舒适,使包括乘客、经营者和管理者各方都受益,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 重庆小型巴士
小型巴士(全称公共小型巴士)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的产物,在目前许多城市还处于探索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规划、线路设置、场站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給予优先考虑。
在重庆,小型巴士可以主要分为公共运输、单位内部使用、社区巴士、校车等多种形式。重庆市主城区共拥有40余条小型巴士(又称迷你巴士,Minibus)线路,车辆数百台。小型巴士主要分布在北碚、沙坪坝、南岸、江北等区域,其设置主要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以及串联普巴还未有效联通的区域。
2 重庆市主城区小型巴士运营参数分析
在重庆市所有40余条小型巴士线路中,375路非常具有代表性,以375路小型巴士为调查和分析对象,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小型巴士运营特征。
重庆市主城区小型巴士运营参数分析从运营效率、服务效率进行分析。运营效率分析运营速度和运营时间,运营速度能够反映公交线路所在的道路情况和交通环境。运营时间主要包括车辆行驶时间、在交叉口的延误和站台停靠时间。服务效率分为准点率分析、人均上下车受阻次数分析、舒适性(人均占有面积)分析以及上下车效率分析。
3 运营绩效评估模型
城市公交线路布设的主要功能是为乘客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行服务,因此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投入产出系统,其有效性评价就是要判别一定的投人资源条件下公交线路功能的实现程度,即公交线路的相对运营效率。相对效率越大,意味着有效性越好,能够以较少的时空资源实现较大的服务于乘客出行的任务。因此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中的"相对有效性"概念可以用来评价公交线路运营效率的有效性及资源利用情况。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生产效率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者输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方法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1984年,Banker、Charnes和Cooper提出了面向产出的BCC模型。
公交线路的总体目标是服务尽可能多的乘客。本文以每一条公交线路为一个决策单元(DMU),采用BCC模型,它基于可变规模收益模式,即当不是所有的决策单元都以最佳的规模运行时,就会使得对技术效益的测度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而可变规模收益模式(VRS)允许技术效益的计算不受规模效益的影响。
产出指标的选择是为了反映服务实现过程中两个阶段不同的目标,企业的目标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明确其产出指标为营运收人(与票价有关);政府对服务效益的要求是服务尽可能多的乘客,明确其产出指标为客运量。
评估公交线路运营效率和服务效益时采用的投入一产出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4 重庆市375路小型巴士实例及评估结果
通过实地调查及获取调度站数据,运用求解线性规划的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可以得出375路小型巴士运营绩效评估的投入--产出数据如表2、表3所示,由于缺乏营运收入和油耗数据,故假设运营收入与日客运量、单个乘客乘车路程有关,油耗与线路长度和发班车次有关。对公交线路进行绩效评估的最好方法便是比较其运营效率与服务效益。对于整个公交系统来说,效率与效益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但运营效率好的公交线路并不一定有较好的服务效益,反之亦然。
5 结论
分析了小型巴士在运营速度、运营时间、延误、运输效率、服务水平、临时停车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其对公交运营的影响。在对小型巴士运营进行评估时,引用了BCC模型,采取了多个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反映,评价结果对小巴运营组织有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非.社区巴士运行特征分析与优化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92(8):346-348.
[2] 吴娇荣.社区巴士的定位与运作模式探讨[J],城市公共事业,2011,2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