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烤烟打叶风分提质研究

2015-10-21邱承宇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质量

邱承宇等

摘要

[目的]将打后片烟进行细化分类,拓宽原料使用范围,有效利用原料资源。[方法]在打叶复烤过程中,依据来料实际质量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打叶机打辊转速、风机转速、抛料辊抛速等各项工艺参数,然后根据片烟内在质量相近其比重和身份也基本相同的特点,将各个风分下料口的片烟准确评价、优化组合,分类复烤、包装。[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汇集复烤相比,质量好的片烟香气质和余味有所改善、香气量和浓度增加、杂气和刺激性减少,内在感官质量较混合样品(汇集后)升高,可提级使用;而质量较差的片烟香气质和余味有所变差、香气量和浓度减少、杂气和刺激性增加,内在感官质量较混合样品(汇集后)降低,可降级使用。[结论] 在打叶风分工序能够按质提高风分效果和精度,满足烟叶风选分类要求。

关键词打叶复烤;风分;质量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257-02

打叶复烤[1-2]是指经过初烤的把烟或散叶,依次经过解把、松散回潮、打叶风分、叶片复烤和包装、烟梗复烤和包装,成为卷烟生產的原料。打叶风分作为其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其任务是对把烟或散叶进行叶梗分离,使叶片和烟梗均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目前,国内打叶复烤企业多采用四打十一分或五打十二分的打叶去梗工艺,打后的片烟风分后由各个出料口集中汇集到储叶柜,然后进入网带式叶片复烤机进行复烤。采取这样的加工方式对加工品质会产生如下影响:由于待加工的每个烟叶等级大都存在身份薄、叶面密度小、组织结构松-疏松、油分少或身份厚、叶面密度大、组织结构稍密-密、油分较少的较低等级叶片[3],即使同一等级烟叶其不同部位(叶尖部、叶中部和叶基部)的质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来料均匀性和质量很不稳定,经过打叶风分、复烤包装的片烟质量也会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在线将打后片烟进行细化分类,提高原料等级纯度和使用价值,拓宽原料使用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用2013年度山东C3F、2013年度陕西C3F片烟作为试验研究对象。主要仪器与设备:

为了验证打叶风分效果,在山东惠丰烟叶复烤有限公司6 000 kg/h四打十一分生产线上进行试验,为了对比风分试验叶片感官质量状况需用PROTOS卷烟机(德国)、KBF 240恒温恒湿箱(德国)等仪器。

1.2方法

1.2.1打叶机打辊转速设置。

一打1~3组打叶机打辊转速为450 r/min、二打4~5组打叶机打辊转速为480 r/min、三打打叶机打辊转速为450 r/min、四打打叶机打辊转速为500 r/min。

1.2.2风机转速设置。

风机1转速为1 240 r/min、风机2转速为1 190 r/min、风机3转速为1 130 r/min、风机4转速为1 050 r/min、风机5转速为1 100 r/min、风机6转速为1 200 r/min、风机7转速为1 000 r/min、风机8转速为1 000 r/min、风机9转速为1 100 r/min、风机10转速为1 000 r/min、风机11转速为1 300 r/min。

1.2.3抛料辊转速设置。

抛料辊1转速为960 r/min、抛料辊2转速为960 r/min、抛料辊3转速为920 r/min、抛料辊4转速为920 r/min、抛料辊5转速为880 r/min、抛料辊6转速为760 r/min、抛料辊7转速为730 r/min、抛料辊8转速为730 r/min、抛料辊9转速为690 r/min、抛料辊10转速为690 r/min、抛料辊11转速为670 r/min。

1.2.4出料口优化组合。

身份薄、叶面密度小、组织结构松-疏松、油分少的较低等级叶片因耐加工性能差首先在1~3号出料口风分选出,单独复烤、包装;身份厚、叶面密度大、组织结构稍密-密、油分较少的较低等级叶片因耐加工性能强最后在8~9号出料口风分选出,单独复烤、包装;而身份适中、叶面密度中等、组织结构疏松、油分有的较高等级叶片因耐加工性能中等则大多在4~7号出料口风分选出,单独复烤、包装。传统方式复烤(即混合复烤)及试验(即组合单烤)单烤模型见图1。

1.2.5检测、评价。

大中片率、叶含梗率、梗含叶率、长梗率、叶片结构按YC/T147-2001进行检测。感官质量评价按照企业标准《原烟及复烤烟 感官评价方法》确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感官评吸指标为:香型、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余味。

2结果与分析

2.1外观质量

以传统汇集(混合)复烤的方法作为对照,分别对打叶风分后的山东C3F(2013) 和陕西C3F(2013)2个等级片烟进行组合单烤加工。对2个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分别取样,按照GB2635-92对片烟的色泽、油分、组织结构、身份等指标进行外观质量评价。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外观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A1和B1样品色泽弱、油分稍有、组织结构疏松、身份稍薄,较混合样品外观质量差;A2和B2样品色泽强~中、油分有~多、组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较混合样品外观质量好;A3和B3样品色泽中~弱、油分稍有~有、组织结构疏松~稍密、身份稍厚,较混合样品外观质量稍差。

2.2内在感官质量

按照企业标准《原烟及复烤烟 感官评价方法》确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内在感官质量评价,其中杂气、刺激性分值越小质量越高,其余指标分值越大质量越高。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内在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A1和B1样品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刺激性和余味较混合样品均偏低;A2和B2样品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刺激性和余味较混合样品均偏高;A3样品浓度指标稍高于混合样品,B3样品浓度指标与混合样品一致,A3和B3样品的其他指标均低于混合样品。

3结论

针对卷烟生产中、高档原料供应不足的窘况,该研究打破打叶复烤风分后片烟汇集复烤的惯性思维及局限,成功地试验了从打叶风分环节实现片烟原料按质分类复烤的方法。与常规汇集复烤相比,质量好的片烟香气质和余味有所改善、香气量和浓度增加、杂气和刺激性减少,内在感官质量较混合样品(汇集后)升高,可提级使用;而质量较差的片烟香气质和余味有所变差、香气量和浓度减少、杂气和刺激性增加,内在感官质量较混合样品(汇集后)降低,可降级使用。总之,此方法可拓宽原料使用范围,有效利用烟叶原料资源。

参考文献

[1]

金闻博.打叶复烤的理论与技术[M].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 刘峘.烟叶打叶复烤工艺与设备[M].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 于华堂,冯国祯,王卫康,等.GB/T 2635-92,烤烟[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

猜你喜欢

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焊接质量的控制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石器时代与质量的最初萌芽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