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体育课的组织与管理

2015-10-21邢丽琴杨娅萍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组织游戏化体育课

邢丽琴 杨娅萍

摘要:游戏化体育课可以锻炼幼儿身体,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就游戏化体育课的组织和管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体育课;组织;管理

游戏化体育课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将体育课内容赋予一定的情节、结构,使之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社会性和自主性,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游戏化体育课的意义

(一)带给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师设计组织的游戏化体育课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成功、自信、满足、愉快、积极、友好等。游戏是虚构的,它能使幼儿通过遐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推动幼儿的心理发展。这是将幼儿体育课游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通过体验扮演角色,获得满足感,感到成功和自信,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

(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体育课游戏化给幼儿创设许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就给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而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高。

(三)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就要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动作完成过程中幼儿必须做到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积极、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体育游戏特有的竞争性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良好契机,体育游戏中许多是以集体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游戏活动,极需要合作精神,任何一个幼儿如果缺乏团队精神都可能导致整个活动的停顿、失败。因此,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意识到作为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应该服从集体的需要。严谨的游戏化体育课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要与教师一起有序搬移、摆放玩具材料,轻拿轻放游戏玩具,游戏后将游戏玩具材料摆放整齐、物归原位。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掌握动作技能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复习、巩固掌握动作技能。幼儿在游戏中,既可以学习新的动作,又能将过去所学的基本动作巩固、复习和提高。因此,游戏化体育课既是幼儿体育课的内容,又是方法和手段。

二、体育课游戏化的组织和管理

把体育课中各种身体动作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对幼儿产生吸引力,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外部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的需求,产生内驱力,使幼儿兴趣得到满足,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愉快,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对幼儿来讲,游戏过程不是单调的基本动作练习,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变化的游戏。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入手,通过内容选编的适宜性、环节安排的游戏化、材料提供的多样性、讲解示范的灵活性来优化活动设计,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游戏化目的。

(一)活动内容选编的适宜性

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如小班的体育课内容就要以有趣的情节去吸引他们,如模仿扮演小动物等;中大班幼儿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开始对结果感兴趣,因此可以开展有任务、竞争和合作的游戏。

(二)活动环节安排的兴趣性、科学性

体育课环节安排动静交替、循序渐进,根据幼儿身体适应性规律及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按运动量负荷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整个活动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时间约占体育课的15%左右,内容以中小运动量的活动为主,如:整队、队列、热身操以及小运动量的基本动作的练习、小游戏等。主体部分,时间约占体育课的70%~80%左右,以较大运动量活动为主,通过一定的身体动作练习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结束部分,时间约占体育课的10%左右,主要做一些身体放松的游戏或动作,促使幼儿心率的恢复,有组织的结束一节课,缓解幼儿身心高度兴奋或紧张状态。教师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三)活动材料提供的多样性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游戏化体育课体现体育活动材料选用安全性、层次性、废物利用的原则。有效材料的提供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兴趣及关注点了解的基础上。为小班提供的材料不能过多,而且是他们熟悉或者是平时玩过的。为中大班提供富于变化、探索想象空间大的材料。

(四)讲解示范的规范性、灵活性

示范教学法在幼儿学习新授动作的体育活动中是经常运用的。经过实践总结得出:小班模仿教师示范讲解的动作;中大班可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示范讲解要根据体育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幼儿的实际水平来灵活运用。如果活动的内容是幼儿首次接触的,且动作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直接示范,用标准、优美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如果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动作难度不大,教师应少用或不用示范方法,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幼儿示范、同伴学习等方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体育课游戏化的活动形式

游戏化体育课的活动形式可以分为四种:

(一)主题情境游戏的体育课

以故事情境或主题活动贯穿于活动始终,身体活动等内容围绕情节发展或主题深入而开展,提高幼儿身体活动的连贯性。如“小兔拔萝卜”。

(二)竞赛游戏的体育课

适用于关注活动结果的中大班幼儿,能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参与身体活动时更努力和投入,注意力集中。如“小猴摘桃”。

(三)探究发现游戏的体育课

通过幼儿亲身实践和探索来发现各种游戏的方法或创新玩法,然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这种游戏形式轻松自由,能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好玩的圈圈”。

(四)分组循环游戏的体育课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同時开展不同内容的游戏,一组为新授内容,其他组为复习组。提高幼儿活动密度,减少等待,也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如“解救人质”等。

总之,体育教学应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入手,通过内容选编的适宜性、环节安排的游戏化、材料提供的多样性、讲解示范的灵活性来优化体育课,从而提高游戏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组织游戏化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