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自主学习 促进和谐发展

2015-10-21陈娉婷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乌鸦学会思维

陈娉婷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合格公民应具有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项能力,其中“学会求知”是最基本的要求。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学习。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自主的说说植物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后,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同桌互读,然后让想读的同学示范读,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民主的教学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学习兴趣是孩子从内心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只有兒童对学习内容,学习的具体过程和学习结果感兴趣时,才能有主动、积极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

1.设计导语,巧妙调动参与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若能设计出精彩的序幕,通过简洁、生动或幽默诙谐的导语,就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到最佳状况,为下面的教学扎下基础。如教学《小猫种鱼》一文时,导入新课的谈话即着手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吗?”“小猫为什么想种鱼?”“小猫怎么样种鱼?”“结果会是什么样呢?”通过问题的揭示,巧妙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让学生以满腔的求知热情去学习,从而获得真知。

2.诱动思维,适时引发参与兴趣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经挑起,既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乐于学习,感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学中必须适时诱发学生思维的闸门,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的思维状态保持在浓郁的兴趣之中,尽情地在知识海洋中猎取。比如《乌鸦喝水》教学中,在学生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在什么地方找到水这些知识后,注意诱导,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观察插图,适时引导,“你们看看乌鸦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它表现怎么样?”“你们是怎么知道很着急的呢?”“乌鸦除了扔下小石子,水慢慢升高才喝着水这个办法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议论纷纷,争先发言,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参与唇枪舌战,气氛活跃,这样学生既学会课文,又在兴趣中思维,在思维中获趣。

3.组织游戏,合理增强参与兴趣

好玩好动是学生的个性,有机地组织游戏活动,能恰当好处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找朋友,夺红旗”等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学习兴趣高涨,让学生在玩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发展能力,挖掘智力。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1.教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读书生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凡是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劲头足;而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并依赖别人的解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将思维触角伸向课文的重、难点。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该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在学习中主动地去释疑解惑。教学中,在要求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从课题发现问题,从字、词、句的用法,课文内容的含义以及标点的使用等方面,提出疑问。例如教学《奇妙的眼睛》一课,为什么把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等物称作“眼睛”。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并与人的眼睛比较,学生就很快了解到这些光学仪器是用来帮助人们观察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

2.教学生学会释疑解惑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边圈”的学习方法。有些问题是根据课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的,在文中不能直接找答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语境才能得出答案,教学中可采用朗读,同桌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如《狐狸与乌鸦》一课中,学生提出“馋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我并不急于告诉其书面解释,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想想,谁馋得直流口水?狐狸为什么馋得直流口水?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学生知道是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那片肉,那么对这个词、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运用语言表情,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应尽量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让学生多一些练习的机会,用体态语言、表情代替个别回答和齐声回答。如理解《小猴子下山》一文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掰、抱、捧、摘、打”等动词的用法,可以让学生集体做动作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加深对词意的理解。

四、运用评价,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和同学恰到好处的赞赏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自信心。如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肯定、鼓励、引导、赞赏。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可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好的,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进而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学习。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善于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乌鸦学会思维
小乌鸦
学会分享
乌鸦喝水后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学会分享
乌鸦搬家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