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南山,非典时处于风口浪尖

2015-10-21叶依

现代阅读 2015年5期
关键词:吴仪钟南山非典型

叶依

钟南山,生于1936年,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抗击“非典”代表人物。

非典袭来

中国首例报告的SARS病人,即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他是广东人黄杏初。2002年12月15日下午,黄杏初被送到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内科病区。当班医生叶钧强诊断其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

两天后,河源市人民医院再次收到一位症状相同的患者郭仕程。这两位病人都是在外地患病后返回河源老家的。在用了各种退热方法及抗生素治疗后,两位患者的病情始终不见起色。

病情紧急!叶钧强亲自把黄杏初送往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12月22日,他又把郭仕程送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很快,叶钧强这位最初接触非典病人的医生与河源市人民医院的其他6名医护人员,产生了与患者相类似的症状。

郭仕程从河源转到呼吸疾病研究所时情况“特殊”,不仅持续高热、干咳,而且肺部经X光透视呈现了“白肺”: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不见效。

不寻常!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和他的助手肖正伦、陈荣昌等人做出这样的判断:这种肺病的毒性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仅来势凶猛,而且难以治疗。

作为诊治呼吸疾病的专家,他知道这个肺病严重的毒性程度。

幸运的是,郭仕程没有被死神带走。

在醫生们为这非同一般的病例寻找救治方案之时,广东省内接连出现相同的病例。截止到2003年1月20日,中山发现28例此类病人。

1月21日晚上,钟南山赶到中山,会同广东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对中山出现的这些病人进行会诊和抢救,第二天,专家们起草了《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第一次将多日以来困扰着人们神经的“怪病”,命名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到2003年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将发源于中国的非典命名为:SARS。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大剂量的抗生素被用于紧急治疗,然而一直无效!

广东省内各地都出现了疫情,而且陆续有同样症状的病人被送到呼吸疾病研究所和广州市内的各大医院,病情发展迅猛。社会上开始恐慌。春节过后,很多人的手机都转发着这条短信:广东出现怪病!

从2002年12月下旬医院陆陆续续接收病人,医生和护士就出现了感染,这是因为当时对疾病的认识不清楚,防护不充分。

当非典扩展到全国的时候,医学界还没来得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2003年元旦刚至,春节的年味就开始了。怪病的消息一方面被人们传得离谱,另一方面却被一些人掉以轻心。因为广东向来每到春季,就免不了有疾病流行,特别是普通的流感,所以人们早就习以为常。

当时的报纸相继隐讳地表达:2003年春节要特别注意“流感”。

对于这样的说法,老百姓是不知情的。只有行内的人,都意识到这是一种流行性的疾病。尽管如此,行内的人还是没有料到,其凶险程度,完全超出了料想。

广东第一批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如中山二院,在毫无防范意识之下,很多医务人员染病,倒下一大片;中山三院,是治疗肝病的专科医院,也出现了类似的内部人员感染,让人措手不及。

在钟南山指挥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逐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这套方案后来被多家医院所采用,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同时,在钟南山的主持下,《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也很快出台。

作为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及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于病情发展很快的病人,首先要进行面罩无创通气,一是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供氧,二是在早期避免肺泡萎缩及硬变;同时,对危重病人给予小剂量皮质激素,避免病情恶化;再通过支持疗法,使病人度过疾病高峰期。

2003年4月12日,由钟南山主持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在广东省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器官分泌物中分离出的两株病毒,也是三天前由香港地区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引发非典型肺炎的主因。四天之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确认。

揭开真相

2003年4月中旬,广州市民的紧张感开始有了些许缓和,北京以及全国的紧张气氛,却达到了巅峰。

自从2003年3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伊文斯一行在考察广州非典防治情况之后,转道北京,中外记者就早已闻风而至。

在伊文斯的记者招待会之前,北京先行召开了一个大会。在这个会上,伊文斯及其一行得到了代表中国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所发布的“正面”消息:我们的非典疫情得到了控制,医务人员的防护已经到位,病原体被找到了……

伊文斯对此很是欣慰。

世卫组织官员到达北京前,上述“正面”的消息已经在中华大地迅速传开。其时,钟南山为首的医疗团队依然在广州继续控制非典疫情。钟南山着实为这样的权威发布,捏了一把汗……

北京发来通知,要求钟南山前往北京,去参加此番为世卫组织官员和中外记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议准备分两天进行。

2003年4月10日,赶到北京会场的钟南山首先被卫生部相关领导、有关新闻管理部门召见。他们预先向他打招呼:不要讲太多关于非典病人的情况,可以说有的医院做了转移。当时,一些境外记者已经听说国内出现了很多非典病人。

上午10时30分,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主持召开。来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镜头,此刻高度聚焦。钟南山的声音由这个会场向各个国家及地区辐射,他郑重地介绍:“我们实际上共同交流了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非典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问题,第二是有关流行病学的一些规律,第三是对病原学的探讨。非典型肺炎到目前为止,50%以上的病人出现在广东。世卫组织对广东是怎么诊断和治疗的,特别是早期的治疗,以及在降低死亡率方面,都非常感兴趣。”

在这样的场合,世卫组织一位专家随即表态: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专家组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对钟南山以及广东专家组的努力给予的结论性的评价。

钟南山告诉到会的各位记者,他与伊文斯一行做了很好的交流。短短五天,他们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钟南山说,希望以后中国与世卫组织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面对人类的疾病。

果然,钟南山话音刚落,就有境外的记者向钟南山提出关于患病人数的问题。钟南山于是认真执行了上面领导的意图,他说:为什么有一些病人我们没有发现呢?因为当时有的医生不是搞这一行的,识别不出。听了钟南山这样的解答,疑惑的记者更是穷追不舍。钟南山站在政府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的解释和沟通。此时,他的心愿是“为政府说话”。

第一天的新闻发布会总算过去了,用钟南山的话说是:“就这样解脱了。”

第二天按计划照常开另一个新闻发布会,这次比第一天的规模小,会场上只有七十多人。记者主要来自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虽然规模小了,但是记者的发问“攻势”显然比第一天更加凌厉。会议一开始,就有几名记者进行发问,而且提出的是和第一天同样的问题。很显然,这些记者对第一天得到的答案并不满意。

这时,记者的提问更加直截了当,直接提问钟南山:“那么按照你们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在第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听了钟南山高水平的答记者问,已经是放心了,松了一口气。所以第二天,在座的领导人数比较少。然而,面对各位记者反复不断地盘问诸如此类的尖锐问题,钟南山终于忍不住了:“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整个会场一片哗然。

钟南山继续开口说话,整个会场霎时间安静下来:“最主要的,是什么叫控制?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特别是不知道病原!目前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

他掷地有声地扔出了一句话:“我们顶多是遏制,不叫控制!”

他如此鲜明地讲出了这个观点,记者们就继续提问。有个外国记者问:“中国医护人员的防护有没有到位?”钟南山立刻回答说:“没有!”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做好,何谈控制疫情呢?钟南山当时还讲了这样一些看法:“一个是我们要对病原菌进行更多的研究,医护人员要加强防护;还有就是我们要进行更多国际之间的交流。”

钟南山讲过这些话之后,第二天,境内地方媒体都做了报道,中国香港地区各家媒体也都刊登了钟南山的有关言论。北京的媒体却没有动静。

幸会吴仪

凡是了解钟南山秉性的人,都認为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昧着良心说假话。自从非典一开始,他就不由得在心里犯合计:好像自己专门喜欢跟谁较劲似的;老是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是一个太受欢迎的人。

他暗自思忖:自己从“私自”让香港专家化验非典病毒,到病原体之争,再到当着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面说出真相,让相关领导尴尬的新闻发布会……我钟南山给政府添了多少“乱”啊,让中共广东省委为了多少难啊!同时,他一直都能理解那些胆小不愿惹事的人。他们会离他远一点儿,他表示宽容,觉得自己大不了被冷落就是了。

实话是要说的,病是要看的。郁闷、委屈对他来说是相对有限的。钟南山说,他不求官,不求利,只要能给病人看病,病人欢迎就行了。

2003年4月底,本来觉得“雷声”离自己很远的北京市民,突然被噩梦惊醒,北京的非典病人“光临”了。

其实,北京市第一例非典病人早在2003年3月7日就出现了。可惜,不知情的市民那时还高枕无忧。

4月3日,北京的解放军第309医院一天就收治了60例非典病人;而媒体当天公布的数字是:非典患者12例,死亡3例。72岁的蒋彦永退休前,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外科主任,熟悉北京各家医院的情况。气愤的蒋彦永第二天写了封署名信,从互联网上发往北京的两家媒体。

4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文章《北京遭到非典袭击》,里面引用了蒋彦永的信。

4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北京列为非典疫区。

4月20日,党中央撤换了卫生部和北京市的主要领导。中国抗击非典的战役终于打开了新局面!

4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通报了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问题。他坦言,卫生部的工作存在缺陷,疫情报告制度亟待完善。

全国的广大老百姓,在同一时间双目凝视着电视屏幕,清晰可见高强额头上的热汗。

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任总指挥;并由中央财政设立20亿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这时,吴仪为北京的非典防治措施专门与钟南山面谈两次。

“我觉得那个时候,她主要不是鼓励,而是请教。她给我的感觉是虚心向我请教。”钟南山在说起这件事时,态度恳切,同时也表达了对吴仪深深的敬意。

吴仪第一次接见钟南山,是了解非典疫情及防控方面的情况;第二次接见的时候,北京的非典疫情已经更为严重。吴仪问钟南山北京到底应该怎么做,她非常希望能够听取他的意见。

钟南山当时直截了当地告诉吴仪,北京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和医疗力量,比广东高得多,但是对于非典的防治,工作却做得差很多,为什么?听说北京连治疗重病人的重症监护室的大夫都还没有动员起来,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果这样的话,救治重病人是没希望的。

吴仪郑重地问钟南山,你认为北京应该怎么搞?

钟南山建议说:“首先应该考虑把重病人集中到一起,有必要集中高水平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吴仪采纳了钟南山等人的意见后,首先把北京的非典重病人暂时集中在了两个医院;向全国一些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省市,派遣了医疗队。

将遇良才,恰逢其时。钟南山被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他的才能从此得以更自如地发挥。

2004年吴仪提出,应该由一名学者来担任中华医学会会长。而她首先考虑的就是让钟南山来当,她想发挥钟南山的作用。钟南山也明白了吴仪的想法。

中央电视台请钟南山做了四次关于如何防治非典的专题节目。

几天后,吴仪再次接见钟南山。根据北京非典疫情可能会更加严峻的趋势,吴仪要求钟南山派一个医疗队到北京增援,钟南山迅速到北京帮助指导一线工作。由于广东的情况还不能使他放心,因此离开北京时,钟南山把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留在了北京。

猜你喜欢

吴仪钟南山非典型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铁娘子”吴仪,退隐于世乐逍遥
独一无二的风采
吴仪:退休后的逍遥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