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力量 新常态 新亮点

2015-10-21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编委杂志社杂志

本刊讯(记者 李利)新春过后上班的第一周,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迎来了2015年编委座谈会。与会编委近30人汇聚一堂,听取了本刊社长王新对杂志改版八年来工作的总结汇报,观看了杂志社宣传片,编委们积极发言,建言献策,摒弃浮华与空话,为杂志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可落地、好操作的建设性意见,不少编委勇挑重担,当场表态全力支持社里安排、积极参加杂志社举办的活动、承担编辑部任务。

群英荟萃 共计发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新社长总结道,《城市管理与科技》改版八年来,坚持全新办刊宗旨,坚持全方位服务行业发展,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中求进,不断吸纳新力量,专家智囊团几乎涵盖了城市管理与科技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自有品牌特色不断形成,在全国范围搭建起通讯网络,发行范围遍布全国各省市、数据库用户覆盖世界知名院校,成为首都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首都城市管理创新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推动全国城市管理创新的引领者、推动城市管理理论创新的思想者、城市管理领域新技术应用的发现者及国外观察家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窗口”。

增添“新力量”。2015年杂志社新聘任了4位编委,他们一直都是《城市管理与科技》的关注者与支持者。杨松教授第一个发言,说他是第一次参与编委会,很高兴,他认为《城市管理与科技》的名字就反映了杂志的定位与研究内容,“城市”、“管理”、“科技”三部分要综合报道。杂志这些年来一直受到业内专家的关注,质量逐步提升,影响不断扩大;段霞教授认为《城市管理与科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一本杂志,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提高影响力,需要服务好三类人:一是政府决策者,需要杂志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实践者即行业管理者,需要杂志提供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三是学者和研究者,需要有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这些都是杂志的优势资源;黄烨研究员表示非常愿意成为编委,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为杂志有所作为。王有强教授有备而来,明确提出了三点建议,他希望杂志要做到“一个定位”、“两个水平”和“三个特点”。“一个定位”是指杂志定位要服务于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多从实践角度出发,定位明确并有积累。做到“两个水平”,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在国内同类杂志中一流水平,将来在国际上成为知名杂志。杂志要有自已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这三个特色是杂志不同于其他学术期刊的价值导向。如实践性,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科学性是指杂志上刊发的内容要有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操作性是指杂志服务公众,让更多公民参与。

“接地气”是“新亮点”。对于杂志近年来走群众路线、接地气的采访报道,各位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刘欣葵编委认为杂志最大的优势就是实践性;于显洋编委认为杂志的接地气是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吴刚编委希望继续深入下去,在扩容扩效上下功夫;王丽竹编委评价杂志社队伍小而精悍,北京的街道乡镇有327个,再加上社区和村,一共有7000多个,杂志社关注基层很有必要,要更多的考虑服务基层的管理实践者。

“三结合”要成为“新常态”。柴文忠副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讲到,八年来,杂志定位一直在探索,其中“三结合”大家有共识: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二是科技与管理相结合;三是上与下相结合,既有高端,又接地气,专家们的积累总结提炼能更直接、更高效、更快捷指导工作,不断挖掘的国内外最新探索与好经验开拓视野。《城市管理与科技》已成为宣传北京城市管理实践的前沿阵地、服务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中心工作的有力助手、推广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的信息载体和凝聚专家资源推进城市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支撑平台。杂志取得这样大的进步,离不开各位编委的支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显现。杂志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围绕政府工作创新报道、服务决策,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继往开来,杂志作用还要拓展,增加重视。

顺应时代需要  担当时代责任

紧抓“新亮点”,保持“新常态”。时值“两会”召开之际,“四个全面”成为热词。辛向阳编委说,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四个全面”标准对首都城市建设提出的要求內涵很丰富。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标准及郭金龙书记提出的落实“四个全面”思路,将之融入选题,落实在杂志的今年策划中。叶耀先编委说,杂志围绕“四个全面”做文章,很必要。《城市管理与科技》围绕城市管理,关注每一个城市亮点。除了落实报道,编委们也认同杂志的行业影响力,叶耀先编委认为杂志年会完全有能力办起来。一年一届,连续做下去,形成系列;翟宝辉编委建议以杂志为平台做一些移动式讲座,针对某一领域专家,便于研究; 叶裕民编委也表示,杂志这些年的积累足够召开类似全国城市治理论坛这样的年会,可以为行业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创新”助力“新常态”。叶裕民编委还说,杂志发展很快,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性增强了,由原来的市政为中心上升到宏观的战略管理。这种开放性是地域、领域的全面开放,将来走向全国的空间非常大。二是前沿性增强了,杂志前沿理论关注到位;三是接地气,可推广的经验、案例非常多。余钟夫编委说,《城市管理与科技》是一本市属期刊,办成今天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这是与市市政市容委、王新社长领导有方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相吻合。《城市管理与科技》反映了中国现阶段状况,引领和把握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是杂志生存之本。杂志已成为市市政市容委的一张名片,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今后杂志更要注重其内涵的人文精神和法治思维。杨建顺编委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一本杂志的发展就像城市管理一样,要在常规化过程中追求延续性和创新。创新是城市与杂志社走向进步的活力之源。

“新常态”中继续“新亮点”。勇担责,挑大梁,正如王新社长所说,编委们见证了杂志社艰辛的发展历程,也分享着杂志社春华秋实、耕耘收获的喜悦,与杂志和衷共济。八年磨一剑,今朝再启航。2015年是杂志社发展的重要之年,如何提升质量,在新常态中继续新亮点,我们在编委们给力的表态中殷切期待。

(摄影:徐春芳)

(责任编辑:徐春芳)

猜你喜欢

编委杂志社杂志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好老师智库·特约编委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杂志收纳碗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