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世界近现代史中重要的“两次”

2015-10-21尹建刚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苏二十世纪帝国主义

尹建刚

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中,把重要的知识串起来是把知识结构明朗化的一种手段,如同一根丝线穿起一颗颗的珍珠才能成为一串美丽的项链。我们注意到,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两次”,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你会见到一个粗略的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轮廓。

一、世界近现代史中重要的“两次”

首先是兩次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整个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基础,而欧洲的思想解放成为欧美崛起的先行者,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文艺复兴。在十四到十六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并扩展到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思想上的第一大解放,揭开了中世纪蒙昧的面纱,以人为本,以文学艺术和天文学革命为表现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引起了欧洲的思想变革。这场思想变革的影响之大令人始料未及,它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它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它引起了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以至于最终是英国于十七世纪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从而使资本主义成为当时世界的潮流。

再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作为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比文艺复兴的气势来得更加凶猛,影响更为深远。在十七、十八世纪到来的启蒙运动其矛头不仅直接对准了封建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而且提出了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他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精神成为资本主义不朽的精神,它的社会契约、三权分立构想更是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身体力行。随后而来的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接踵而至,从而加强了资产阶级世界的力量,慢慢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

二、思想的解放能带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强大更借助两次工业革命得到突飞猛进的飞跃

两次工业革命,一方面促使了先进生产关系的确立,另一方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在二百年的时间里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都要大。”继英国率先开始于十八世纪的六十年代并且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后,法美等国也受到影响进行了工业革命,两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各国也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借助殖民半殖民地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在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英国也当仁不让地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大帝国。

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它的成就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更为巨大:电力工业、汽车工业、通讯事业、石油工业……这些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伴随着垄断的出现,二十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帝国主义时期。此时美德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列,并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甩在背后。美、德、英、法、日、俄资本主义国家傲视群雄,世界被他们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

三、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二十世纪初,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体现了非正义性。它一方面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另一方面则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战的影响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人类由此进入世界现代史发展阶段。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在这一格局的影响下,世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同的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平缓渡过危机,德意日三国却由于各自的原因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结成法西斯联盟。他们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在英法美三国的绥靖政策之下,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再次发生变化,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雅尔塔体系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其实质是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两分天下的世界格局。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随后的美苏争霸是冷战的继续和发展。美苏以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为阵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互斗争相互制约。这一形势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才发生变化,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世界瞬息万变,历史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对以上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几个“两次”的梳理,相信我们对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脉络线索已有粗略的认识。

(责编 张敬亚)

猜你喜欢

美苏二十世纪帝国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走向冲突:石油租让与苏联在伊朗的目标——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六)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