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分析
2015-10-21王晓红
王晓红
摘要: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处在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转变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
前 言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服务环境和技术手段的变化,给读者服务工作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技术含量,新技术已经开始影响服务水平,决定服务质量的高低。为此,结合多年从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网络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
1.馆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基本是由中专升格或合并组建而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预期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整体偏低。因历史原因,原有的工作人员有简单的工作经验,缺乏各种系统理论知识。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后,有些单位把落聘的、老、弱、残等人员推向图书馆,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的知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第二,服务意识不强。新进聘任的工作人员缺乏培训,原有馆员没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愿意深入钻研新的业务知识及计算机操作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被动提供服务,缺乏工作热情。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藏书价值的实现。
2.服务方式单一
传统图书馆强调藏、借、阅功能分区,采用闭架借阅方式。现代图书馆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架借阅方式,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高职院校图书馆因历史原因,馆舍面积偏小,没有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服务工作还是“等客上门”馆内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方式,而网络远程服务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各层次与多类型咨询服务没有开展。开馆时间短,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多与学校的上、下班时间同步,教师尤其是学生只有在课间休息时才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图书馆每天对读者的实际开放时间非常有限。另外学校图书馆节假日一般不开放,读者有时间却没有机会进入图书馆,造成了图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不重視读者入馆培训和教育环节
高职院校图书馆,新旧交织,因此,图书馆读者入馆教育非常重要,通过这个环节以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对读者没有进行入馆培训和教育环节,结果导致读者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书目查询,在书架乱找所需图书,误时误力,乱架现象较为严重,给工作人员带来繁重的整架任务。多数读者不会用计算机网络办理预约、续借等手续,教师因工作忙碌导致经常超期罚款。有些大二学生读者不断退证,有许多新入学的学生,因不清楚图书馆中的一些规定导致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一线工作人员反复解释同类的甚至是同一个问题而感厌烦,读者也因事先不知情经常遭到超期罚款。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策
1.加大图书馆硬件投入资金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类型也有所拓展,以前图书馆仅仅提供读者纸质文献,而现在图书馆不仅提供上述文献资源,还能为读者提供各种类型的、各种载体的电子资源、多媒体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快速的网络互连体系、性能优越的服务器和海量的存储系统适应社会发展,因为网络硬件设备条件对用户利用信息资源有直接的关系。图书馆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的配置,并不断地更新网络技术和信息服务,加大设置检索终端,使读者在何时何地都能通过图书馆的检索和咨询服务获取信息,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体现图书馆职能和优越性。
2.加强馆员整体素质的培训
首先,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具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自觉地钻研与学习本职工作新知识、新技术,对馆员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对图书馆员加强业务培训。目前,图书馆员学历比较低,没有图书情报、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背景,提倡图书馆员在课余时间自修学习,攻读更高学位,根据岗位设置需要对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改善知识技能结构。对于重点岗位馆员进行重点培养,发展成为骨干人才和中坚力量。同时组织馆员积极参加图书情报相关内容的讲座和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提供优质服务打好理论基础。 再者,可通过馆内轮岗方式提高馆员业务水平,培养多岗位专业馆员。
3.开展满足读者需求的多层次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为适应服务工作的趋势,转变服务方式,从封闭式被动服务变为开放式主动服务,从单一服务变为多形式服务,可采取以下服务形式:
3.1实时互交式咨询服务
随着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方式拓展到网上咨询服务,而图书馆员一般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可能无法在一次咨询中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多次咨询时效性差。实时互交式咨询是指图书馆提供读者和工作人员直接交流的平台或者咨询软件,并把交互内容记录下来,方便实时解答,直至解决问题。
3.2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原则定制的,为用户提供了真正适应其需求、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所谓“个性化服务”,是指按照单个特定用户的偏好、习惯等开展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服务,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她们,进而满足她们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个性化服务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使用户快速准确获得所需资源,更有针对性提供服务。
3.3导读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导读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导读告诉读者怎么读、读什么,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组织、排序,形成网络导引系统,使读者通过导读服务提高效率、增长知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和更新,服务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无论采用何种服务方式,都应开展针对型服务适应高职教育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图书馆只有及时调整方向,顺应形势,馆员跟上时代的变迁步伐,探究和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在哪里”的“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服务,从根本上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进而带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易斌,杨志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向[J].现代情报,2007,09:51-52+56.
[2]于春艳.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6,01:72-73+76.
[3]谢金星.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6,02:138-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