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单眼手术治疗的探讨

2015-10-21姜爱新曹淑娟骆晓琴

延边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手术

姜爱新 曹淑娟 骆晓琴

摘要:目的: 观察单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大角度共同性外斜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4 8例要求改善外观的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维吾尔族患者(-84△±27△)的行主斜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9-13mm,悬吊或非悬吊)联合内直肌缩短(5-8mm)。术后观察2±0.2年,正位标准为远斜视度≤10△。结果:正位率为(71.6%),欠矫率(28.3%),过矫率为0%。超常量的外直肌悬吊与非悬吊后徙两组患者的正位率没有显著性差异。5例患者外转不足-1~-2,没有明显的外观影响及侧转复视。 结论: 对要求美容目的的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单眼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较高的正位率,术后外转不足一般不影响外观和复视,基本能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关键词: 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手术;超常量后徙;悬吊后徙

新疆喀什地区地处中国的西北部,边远且比较落后。来就诊的大角度外斜视病人多为成年女性,为婚前美容目的的居多。对于大角度的共同性外斜视,常规需行双眼手术,但部分患者不能理解,要求行单眼手术。因此,我们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单眼的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并进行2年临床疗效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回顾200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单眼手术治疗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维吾尔族患者48例,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17-42岁,平均22±4岁;均为共同性外斜视,包括知觉性外斜视13例;单眼恒定性共同性外斜视22例,双眼恒定性共同性外斜视3例;间歇性外斜视10例。视力:双眼矫正视力≥1.0有13例;35例存在主斜眼弱视,弱视眼矫正视力在0.05~0.6。斜视度测定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或三棱镜映光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同视机检查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测。术后正位标准:视远斜视度≤10△。

1.2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为局麻下行主斜眼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采用两种方式,悬吊后徙28例,非悬吊后徙20例。具体手术步骤:0.5%丁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2次,2%利多卡因注射液颞下方球结膜局部浸润麻醉,颞下方近穹窿部结膜切口长约4-5mm, 勾取并分离暴露眼外肌,将外直肌后徙(非悬吊后徙者按手术量将外直肌缝于表层巩膜;悬吊后徙者将外直肌缝于肌止线后6mm表层巩膜,再悬吊放线达到手术量);接着行鼻下方結膜局部浸润麻醉,鼻下方近穹窿部切口,勾取并分离暴露内直肌,缩短内直肌,一般将缩短的内直肌先预置在肌止点前1mm,根据术中眼位将肌肉反折或后徙达到术中眼位为内斜约0~15△;结膜术口缝合1~2针。

1.3统计方法:两种外直肌后徙方法的正位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8例患者术前视远斜视度为-84△±27△(-60△~-180△),其中悬吊后退组 ;非悬吊后退组 ;两组患者术前斜视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同视机检查均为单眼抑制,眼球运动没有明显异常。患者在局麻下行超常量外直肌后徙(9-13mm)联合内直肌缩短(5-8mm) 术。观察时间为2±0.2年,术后两年正位率为71.6%,过矫率为0%,欠矫率为28.3%。其中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的正位率为70.8%,超常量外直肌非悬吊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的正位率为72.1%,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例患者术后出现眼球外转不足-1~-2,占10.4%,没有明显影响外观及侧转复视。术后欠矫患者28.3%,患者术前斜视度均>100△,术前斜视度超过100△的正位率约33.5%?(要低)。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均满意,没有再行手术的要求。

3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超过50△的大角度外斜视需行3条或以上的肌肉手术,目的是提高斜视矫正率、减少眼球外转障碍以及侧转复视。但是,对于没有双眼视功能的大度数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而言,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外观,而且部分患者不接受双眼手术,因此,我们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主斜眼的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术后有较高的正位率,其中10.4%患者出现外转不足,但没有引起明显的外观影响及侧转复视,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相类似[1]。另外,欠矫患者术前斜视度偏大,因此,斜视度>100△,建议行三条肌肉手术。

过去有不同作者对常量的外直肌悬吊与非悬吊术进行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没有差异[2,3]。本研究首次针对超常量外直肌后退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了比较,发现悬吊后退与非悬吊后退两组患者的正位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悬吊后徙可避免结膜切口过大,暴露较为容易,因此操作上更为简单。

4结论

对术前不存在双眼视功能的成人大角度共同性外斜视,尤其是知觉性外斜视,主斜眼的超常量的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有较高的正位率,基本能达到美容目的。对于超过100△ 共同性外斜视出现较高欠矫率,可考虑三条肌肉手术。超常量的外直肌悬吊后徙与非悬吊后徙正位率相当,基于悬吊后徙操作更为简单,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Chang JH(1), Kim HD, Lee JB, Han SH. Supermaximal recession and resection in large-angle sensory exotropia. Korean J Ophthalmol. 2011;25(2):139-41.

(2)Rodrigues AC(1), Nelson LB. Long-term results of hang-back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 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 2006 May-Jun;43(3):161-4.

(3)Orlin A(1), Mills M, Ying GS, Liu C. A comparison of hang-back with conventional recession surgery for exotropia. J AAPOS. 2007;11(6):597-600.

猜你喜欢

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验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38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脑外粘贴手术巾的妙用
动物QQ糖
小儿哪些病可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