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小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2015-10-21孙春萍

关键词:小练笔课文作文

孙春萍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阶段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小练笔”这一形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取得明显实效。

一、随文小练笔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1、趣味变写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或想为他们改变一个环境。记得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提出一个问题:“面对这个小女孩,你们想说些什么话?”一位学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想让她跟我一起生活。”接着好多学生举起了手。同学们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接着我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练笔,同学们马上挥毫,写出了自己的情感,道出了自己的爱,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如学习《草船借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如果鲁肃把诸葛亮的计划密报给周瑜,事情会怎样?”学习《小音乐家扬科》当学生正为扬科的遭遇而惋惜时,适时引导学生变写“神笔马良救扬科”“假如扬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会怎样?”使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怀,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2、填补空白。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人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让学生想象: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邱少云是怎样忍受着巨大痛苦做到纹丝不动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3、模仿写法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写得具体生动。学完这课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杨梅果的段落写法,写家乡的一种特产,学生兴趣极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如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外,还有哪些颜色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按着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下来,要写上变化快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4、续写文章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

二、生活小练笔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过“六一”等活动情况写下来,让学生把在家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写下来,让学生把在社会上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和参加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更富真情实感。学生在参加了校内外活动后,要及时练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上学期,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参观客家文化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临去前布置任务,要学生仔细观察各处。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说,回来后再进行小练笔,学生都很乐意写,很快就完成了,而且都写得不错。广播里、电视中、学生的身边天天都有新鲜的、有趣的事情发生,这就是学生习作题材最丰富、最直接的来源。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留意身边小事,培养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营造主动观察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皆作文,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不再怕作文了,通过小练笔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集体的热爱,对他人的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作者單位:甘肃省舟曲县城关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练笔课文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