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5-10-21姜国民
姜国民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历史上,中共几代领导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强调科技创新,习近平反复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神州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教师 学生 职业院校
首先看个小故事:七个普通的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又没有称量用具,如何分粥便成了问题。人类的私心依然存在在这个时代。开始,他们尝试了不少方法,(1)指定一个人主持分粥,(2)每人一天轮流主持分粥,(3)推选出一个信得过的人出来分粥,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给自己分得多,别人分得少。然后大家又改为由三人的分粥及四人的监督,即民主又公平,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这样大家都比较满意,快乐和气生活在一起。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就是让分配做到既有效率又公平公正的是创新——是制度创新。创新——制度创新也能让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是进行制度创新)前后这几十年的变化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前总书记江泽民讲过一句著名的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除了制度创新外,还有理论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开拓创新、要素创新、管理创新等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贡献,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为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包括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一、职业教育中创新教育现状堪忧
就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而言,学生普遍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职业院校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创新教育急待加强。创新教育任重道远。
一方面,很多同学把创新看得很神奇,高不可攀,就像天边的云彩,绚丽夺目很好看就是够不着,自己不是创新的那块“料”,只能当创新的看客。创新与自己无缘。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上述观念是错误的,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不要认为只有高精尖才是创新。提醒他们,只要你有心,你也能创新。从身边的小事,从简单容易的开始创新,一个好的新想法、新点子、新主意、新方法都是创新。创新到处有,创新就在身边。
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多的学校的素质教育只是个口号、流于形式,教学上更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多想,也不敢多问,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期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题海战术,学生逐渐迷信书本、迷信老师,不敢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观点,从而缺乏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据观察统计,目前职业院校无论是领导层、管理层还是一线的教师普遍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导致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处在盲目、无序、自发、游离的状态,始终处在低水平重复状阶段。
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各行业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才,他们是将科技转变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才能促使科技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普遍缺乏,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就业和发展,也对科技、社会生产力提升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因此,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教育,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次,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说明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超级大国的美国,其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科技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最近百多年来人类最前沿的科技、原创性的科技几乎都源自美国。在相当程度上与其注重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分不开的。孩子启蒙时,中国父母接孩子放学,会问孩子你今天听老师的话吗。在美国则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美国人就注重从小孩开始培养创新意识。在美国学校课堂中,学生成长在开放、独立思考、鼓励求异创新的氛围中。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高度重视,把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种情景之中。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创新。课堂上,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打破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问,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并展开联想。鼓励学生用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大胆采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大胆假设。调动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既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也可以恰到好处地设计扩散性问题,如每节课上给出一道创造性思维的题目供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一道题换一种方法做出来,是创新;在实训时改进方法、改进工艺是创新。在班级生活、组织活动时,在团结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引导、提倡、组织学生自主创新,包括活动内容的创新、分组结构、活动形式等的创新。
同时,要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首先也要做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地不断引进教学新方法,如快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代替传统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老师的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从而起到模范带头、潜移默化的作用,春雨润物细无声,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创新的春雨悄悄地了润泽学生的心田。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教师来说,方法的传授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学校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学校要大力宣传、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和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出有人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应开设创造学相关课程;领导组建学生创新活动小组,举办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对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提供场地、设备,建立学生创新基金、实行学生创新奖励制度等。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告别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评价体系。职业院校应积极调整办学思路,采取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學。
创新是个法宝,是国家、社会、个人发展进步的法宝。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这个法宝,向学生传递好这个法宝,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创新引领世界——美国创新和竞争力战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
(作者单位:黄冈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