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5-10-21郝晓婷
郝晓婷
美术高考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能够考一个知名大学而参加美术高考,其中有不少考生仅仅在艺考前学一两个月才参加美术培训,而他们对于艺术本身的认知却几乎为零;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公式化,很多美术高考培训班管理不条理,甚至有高考舞弊等现象,导致当今美术高考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他们接受艺术文化的熏陶。另外,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灵活化,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同时,美术高考科目应该多元化,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
一、美术教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美术专业技法的训练,“创造”是美术教育的属性。
二、美术高考的现状
(一)美术高考人数大幅度增加,各高校不断扩招,家长把孩子学美术当作升学的重要途径,忽视艺术的本质
(二)有些美术高考培训班以赢利为出发点,管理不科学
(三)教师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公式化
(四)高考舞弊现象比较严重
三、解决美术高考教育问题的策略
美术高考是我国各大高校选拔美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美术高考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美术高考教育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教育上的问题对家长、孩子、学校都是有很大益处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当务之急的。
(一)从小接触美术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小让学生学习美术有利于启發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小孩来说,画画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积极发挥创造力的过程,画中体现着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敢想敢画,让他们在自由的画画空间里,充分发挥孩子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小就受艺术的浸染和熏陶。另外,在此阶段,可以提倡孩子用多种工具来作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是孩子画画的素材,这样,他们会感觉总是带着种种好奇心去认真地进入绘画状态,大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积累美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多种绘画技法
美术高考最终考查的还是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素描还是速写,或者是色彩,都必须在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准确的基础上,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不断地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不断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然而,仅有理论就想画好画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法,技法说到底是运用知识的一种表现,掌握一定的技法主要表现为可以稳定地表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画面大关系,将复杂的东西有序地解决,可以时刻保持画面的整体感。总之,要把理论和技法合理的运用起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掌握多种作画技巧,手脑并用才能出来理想的画面效果,取得好的成绩。
(三)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公式化,掌握正确而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高考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对于物象的不同认识和感受教师要做个别指导,不能让自己的想法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技法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以及比较方法。
(四)考试科目多元化,考试形式多样化
目前很多高校美术考试科目很单一,年年考的就是那么几项(如:素描头像、色彩静物、速写),而且考试形式基本上都是默写,这样,导致了很多考生都投机取巧,他们认为只需要把考试要考的几项练练就行了,导致很多美术培训班的训练公式是:临摹—默
写—临摹。而写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已经变的没有一点意义,因为即便面对实物、实景,他们也不会观察,不会比较,还是会不自觉地把记住的公式用上,表现出来的画面缺乏一种灵动之美。因此,考试科目应该尽可能多元化,比如:可以把创意画、带有一定设计色彩的素描加入考试,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绘画功底,也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甚至可以把传统的中国画文化加进去作为一种考试科目,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另外,应该改变以前以默写为主的考试形式,提倡以写生为主,这样才能考验学生对形体、透视、结构的理解能力、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以及对艺术的领悟能力,从而减少高考舞弊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8.
[2]刘晖.艺术教育的价值[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04.
[3]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M].朱伯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4]李永长.美的培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03.
[5]徐建融,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