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新港老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践探索
2015-10-21张平
张平
【摘要】江南水乡古镇是我国地域文化中极具完整性、区域性、多样性的典型传统城镇类型, 2010年伊始,我有幸参与了证大集团的南通新港老镇改造的规划设计。本文将以新港老镇的保护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历时近四年的设计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希望可以为历史城镇的保护与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老镇规划设计 老建筑与新规划新建筑有机结合 实践
一、 项目背景
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南通新港老镇裤子港河东侧地块,总用地面积约8.49公顷。总建筑面积: 49267㎡。居住建筑面积:34300㎡ ,其它建筑面积:14967㎡ ,容积率:≤0.58,建筑密度: ≤30%。绿化率:≥25%。建筑层数,≤3层 。历史地段范围内≤2层。
2、民俗文化
南通新港镇自明末清初便形成了当地人气旺盛的物资集散之地,形成良好的景观视廊和开阔的镇域空间。
特色节庆就是“出会”。 历史上常有戏班来镇上表演,还有拉洋片的(西洋镜)让人欣赏异地风光美景。
茶馆文化是新港镇重要的传统文化。 另外有草戏班在东荒场、王家院、大庭院等空地搭草戏台进行表演。
3、南通传统建筑院落特征
一进三堂”是南通地方传统民居的典型形式。南通传统大院的前部或后部设有一座花园,多以圆门相通, 明间凹进、联排屋顶可带过厅、带挑廊的坡屋顶。
4、南通传统建筑建筑细部特征
南通民居充分吸收周边优秀文化,并进行地域性改造, 在统一的原则下和谐并存。"外敛内显"是展现南通民居的中庸之道,即南通民居建筑不追求外显而追求内涵的特点。
建筑多以白墙灰瓦为基调,采用独具地方传统特色的硬山、屋脊、漏窗、门廊、鼓石等做法和细部构件 。
屋面多用小青瓦,在正脊和垂脊上使用黑瓦,形成剪边屋面。
屋脊方面:从中间到两端,总体上呈弧形,走势平缓,从中间至两端渐高,正脊(两端上翘部分)的整体造型为水纹或牛角,配以花饰或鸟饰,高高翘起,玲珑精细,曲线舒展优美,有一种高高欲飞的感觉。正脊作为民居的制高点,是所有民居的点睛之处。
二、项目问题:
1、街区破损率空置率高
2、传统建筑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3、交通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4、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
5、传统风貌特色退化,历史上的多进式院落住宅已逐渐被现代形式的独栋式民居所替代。建筑布局混乱,空间狭小,采光通风较差,房屋结构破损严重。
6、非物质文化遗产丢失,当地居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历史上曾经发达的民间艺术现在保留所剩无几,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整合与梳理。
三、项目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关于文物(传统建筑)保护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我们制定了保护城镇肌理及文脉、复原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挖掘老镇传统适应现代生活、提高建筑质量、加强修缮维护的纲领与策略。我们制定了指导思想即修旧如旧,补新以新。并确定了以下工作要点:
1、继承传统文化模式
新港老镇历史上经济发达,艺术纷呈、传统工艺精美,加上独特的地方物产,形成内涵深厚的文化传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传统商业的文化元素的结合。
2、继承老镇原有格局和肌理
新港镇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两向丁字形街巷格局:以南北为轴线,向东西两侧反向横丁字形展开。空间层次可以分为:家——门前空间——巷——街——河;街、桥头集市广场是古镇的交通干线和人流汇集点,构成镇中心。肌理錯落有致,复原规划反映原有肌理特征。
3、继承传统建筑空间形态
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前店后坊式,围绕院落布局,前排房屋用作商铺,后排房屋以居住、加工为主,沿街建筑群体多为这种组合;另一类为传统的合院式,每家形成小的院落,或几家共享交通性的院落。
4、继承传统建筑精髓
挖掘南通民居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语言:硬山、屋脊、漏窗、门廊、鼓石等细部构件 。与新建筑有机结合,使得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6、 提升传统的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原有老镇衰败的环境,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人们的生活 ,建筑在承接前店后坊和合院的居住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善配套设施和景观设施来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创造提升居住和商业空间的品质。
7、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反映古镇历史风貌
在保证复原建筑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新建筑形式不仅要保留原有建筑的精髓,同时合理采用新技术,以增加建筑的坚固性和美观效果,保证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协调统一及风貌的延续
8、提供传统文化的表达空间,加强对老镇的保护和管理
发展旅游,带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将传统商业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创老镇商业复苏之路。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古镇风貌的保持和延续,使得古镇的社会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四、规划设计实践:
设计目标:实现老镇原有风貌的延续,提升老镇的生活环境质量,发扬光大老镇的文化传统,引导老镇走向可持续发展。
1、复原原有历史建筑,重塑传统街巷
——主要街巷恢复重建为主。 继承发扬传统风貌,提升环境品质。
——内部街巷继承、发展、提升为主
2、继承传统风貌,塑造老镇传统新空间,建筑布置即保持传统肌理;又满足相关消防、居住规范要求,西市稍南侧价值较高,布置集中商业。利于形成商业氛围,,东市稍较开阔、安静,便于布置住宅。
3、延续传统文脉 ,恢复市井生活配置民俗小品景观,提供绿化游憩场地 ,形成绿化景观道路,提升老镇形象 ,
4创建特色节点广场 ,体验传统休闲生活并做到了商业、游览、居住流线互不干扰 。
五、 历史复原建筑设计实践
历史建筑主要位于丁字街道的两侧,分布了多种民俗文化商业业态。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做了考虑:
1、 修旧如旧层面:主要是对现存历史建筑进行局部修缮,维护,对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建筑进行复建和对于现存质量差的历史建筑进行重建。
2、现存质量差的历史建筑重建中修旧如旧手法:主要是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和保存原来的工艺技术。
3、立面做旧:主要是形制保留,地方特色的保留和材料做旧。通过对木材、石质材料和涂料的做旧,使之出现斑驳的效果,表现老镇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沉淀。
六、 民居建筑设计
民居设计概念采用中式的建筑风格,朴素而简约。通过富于变化的内院设计,突出庭院深深的传统居住空间,增加了小区生活的私密性与趣味性。亦采用较新式的内院错联式格局,丰富了小区景观,避免了通常兵营式的呆板排列。小区继承和延伸传统院落文化精华,导入庭院、廊、天井等传统江南民居元素,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变化与趣味。注重细节,于不经意处点睛,在建筑中浸润江南人文气息,又不失大家之大气。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蒙蒙细雨,飘摇檐下,烟雨忆江南。
七、 景观设计
以江南水乡为主题,利用现状丰富的水系资料通过改造与重塑形成富于变化、曲折有致的亲水环境,结合建筑设计,创造出富有情趣的水岸生活。景观注重环境节点的设计,大到出入口空间濒河绿化的主题景观,小到组团内部一石一木的景观小品,无一不体现出高尚住宅区的大气与尊贵和居住者的细腻与精致。
八、小结
老镇的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每个古迹的恢复都是复杂的,具有特殊性的,要针对实际情况来考虑解决方法。除了必须仔细研究的建筑细节,建筑材料本身,在老镇规划设计中更要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风俗人文等要素。除了大破大立,推到重建,将老建筑与新规划新建筑有机结合,让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共同纳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将是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