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防除效果研究

2015-10-21高龙银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草醚阔叶草甘膦

高龙银等

摘要[目的]明确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的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 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200.0~400.0 g/hm2对非耕地杂草有明显的防除效果,茎叶喷雾处理15 d后对试验地杂草的株防效达87.53%~92.92%,35 d后平均鲜重防效达88.37%~93.89%。[结论]在单子叶杂草大部分6~8叶、阔叶杂草10~12叶时采用该制剂进行茎叶喷雾,用量为有效成分990.0~1 980.0 g/hm2(制剂量3 000.0~6 000.0 g/hm2)。

关键词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 非耕地杂草; 防效

中图分类号S4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136-02

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精喹禾灵是一种芳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其代谢物为精喹禾灵酸。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脂肪酸合成使杂草坏死。其在禾本科杂草和双子叶作物间有高度的选择性,对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对阔叶杂草无效。主要用作茎叶处理剂。有研究指出,在草甘膦的喷洒药液中加入乙羧氟草醚,能增加莽草酸的生成和积累,从而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乙羧氟草醚为新型高效二苯醚类苗后除草剂。它被植物吸收后,使原卟啉氧化酶受抑制,生成对植物细胞具有毒性的四吡咯,积聚而发生作用。它具有作用速度快、活性高、不影响下茬作物等特点,可有效防除藜科、蓼科、苋菜、苍耳、龙葵、马齿苋、鸭跖草、大蓟等多种阔叶杂草。笔者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旨在为杂草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山东青岛农冠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对照药剂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精禾灵乳油(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乙羧氟草醚乳油(山東神星药业有限公司)。

1.2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点选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西太平村,试验前试验区1年内未用过任何除草剂,杂草种群稳定、分布较匀。

试验田主要杂草为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藜(Chenopodium alb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另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等零星发生。试验地为棕壤土,地势较平整,地力均匀,有机质含量为10.03 mg/kg,pH 6.4。

1.3试验设计

共设7个处理:(1)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990.0 g/hm2(有效成分);(2)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1 485.0 g/hm2;(3)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1 980.0 g/hm2;(4)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CK1)1 230.0 g/hm2;(5)5%精禾灵乳油(CK2)37.5 g/hm2;(6)10%乙羧氟草醚乳油(CK3)75.0 g/hm2;(7)清水对照。

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取样30 m2,随机区组排列。

1.4施药方法及气象资料

施药在2013年7月30日下午进行。使用利农牌HD400型贮压式喷雾器手动喷雾,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单子叶杂草大部分为6~8叶,阔叶杂草为10~12叶(7~10 cm)。

施药当天多云,南风3~4级,平均气温为27.29 ℃,最高气温为31.00 ℃,最低气温为24.00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78.91%。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因素影响。

1.5调查及分析方法

施药前调查试验田杂草种类和数量。施药后15 d内调查各处理除草剂的安全性。施药后15、35 d调查杂草的种类及株数(马唐统计分蘖数),最后一次调查时称取杂草鲜重,分别计算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调查时每个小区4点随机取样,样方面积为0.25 m2。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分析差异显著性。

防治效果= [对照区杂草株数(或鲜重)-处理区杂草株数(或鲜重)]/对照区杂草株数(或鲜重)×100%

2结果与分析

施药后观察,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如稗草、马唐、藜、马齿苋及反枝苋、香附子、画眉草等其他杂草较敏感。

2.1施药后15 d的株防效

由表1可知,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单子叶和阔叶杂草都具有较高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为200.0、300.0、400.0 g/hm2时,施药后15 d对总杂草的株数总防效分别为8753%、9073%、92.92%。对照药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 230.0 g/hm2对总杂草的防效为90.70%;5%精禾灵乳油37.5 g/hm2对藜、马齿苋等阔叶杂草基本没有防效,对总杂草的防效为93.23%,10%乙羧氟草醚乳油75.0 g/hm2对稗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基本没有防效,对总杂草的防效为89.59%。

2.2施药后3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从表1和表2可知,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施药后35 d防效依然显著,株数总防效分别为89.20%、92.04%、9372%;施药后35 d的鲜重总防效分别为88.37%、92.07%、93.89%。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提高。

对施药后35 d的株数总防效进行分析,有效成分用量200.0 g/hm2与300.0 g/hm2之间比较差异极显著,有效成分用量300.0 g/hm2与400.0 g/hm2防效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对施药后35 d的鲜重总防效进行分析,在有效成分用量2000、300.0、400.0 g/hm2间两两比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有效成分300.0 g/hm2对杂草的防效好于对照药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常规剂量,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2.3除草剂对周边植物的安全性

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施药前已出苗的植物都能产生药害,但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相邻的白杨树等较安全,即使高剂量也未发现对试验区周围的白杨树等造成药害。

3结论

施药后经观察,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属苗后触杀型除草剂,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向上和向下双向传导,为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杂草如稗草、马唐、藜、马齿苋及反枝苋、香附子、画眉草等其他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弥补了精喹禾灵对阔叶杂草、乙羧氟草醚对禾本科杂草不敏感的缺陷。该复配剂的3种组成成分组配比较合理。

使用时建议在单子叶杂草大部分6~8叶、阔叶杂草10~12叶(7~10 cm)时进行茎叶喷雾,用量为有效成分9900~1 9800 g/hm2(制剂量为3 0000~6 0000 g/hm2);田間杂草密度高、草龄大时使用高剂量,反之则使用低剂量。施药应尽量在无风时进行,使杂草均匀着药,也避免药液随风漂移。

参考文献

[1] 汪建沃.乙羧氟草醚与草甘膦混用防除棉田杂草推广应用项目通过专家鉴定[J].农药市场信息,2012,21(19):37.

[2] 刘国凯,罗仕忠,杨先贵.精喹禾灵中间体6氯2喹喔啉醇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2,11(6):491-494.

[3] 高学民,罗卫平,沈雪芳.精喹禾灵的合成[J].农药,1998,37(7):12-13.

[4] 赵敏.精喹禾灵乳油防除棉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J].农药,2003,42(1):32-33.

[5] 陈晓洪,李兆龙.二苯醚类除草剂与草甘膦的混用技术[J].湖北植保,2008(2):37-38.

[6] 石延茂,董炜博,刘元波,等.10%乙羧氟草醚乳油防除夏花生田杂草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481-482.

[7] 于天丛,丁君,张黎辉,等.乙羧氟草醚与精喹禾灵混用对稗草、反枝苋防效研究[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6):28-29.

[8] 于海峰.乙羧氟草醚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农药,2001(5):31-36.

猜你喜欢

草醚阔叶草甘膦
◆ 园林苗木
环酯草醚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法国拟2020年废除草甘膦的使用
禁用草甘膦或将导致农民杂草防除成本增加
助剂对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分布影响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溴嘧氯草醚残留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特性的研究
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草甘膦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探讨
草甘膦 三季度有望吹响反攻号角
园林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