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就一代“舞”林“综”师

2015-10-21吴清伟吴坪珍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接龙武林武功

吴清伟 吴坪珍

新课改提出,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同时也表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把口语交际比喻一个“舞台”,那么学生就是这个舞台的“表演者”,如果把口语交际比作“武林”,那学生就是这个“江湖人”,人“在江湖混”,没点真本事是不行的。学生要达到口语交际的和谐、熟练,必須下苦功夫积累。作为学生,他们平常接触的就是亲人朋友、教师同学,这是和他们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的人群,这种直接的交流表达就是一种对口语的积累。而间接接触到的有书籍、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这种阅读也是一种积累。所以,我把语文口语交际分为三个方面:搜集查阅、积累沉淀、展示交流。

一、苦练扎实“基本功”

我读过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童林传》,其中主人公童林是整部书的核心人物,整个武林中童林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来“大地都得颤三颤”。但在他拜师学艺之初,他的师傅为了先让他练习基本功,用尽了各种“酷刑”:脚力:让他围着两棵树之间转“8”字,这一转就转了八年,吃尽了苦头,可到后来一转只剩“影子”。掌力:让他用手淘米,一淘就淘了三年,受尽了非人的磨难,但掌一出却是“呼呼生风”。臂力:让他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一挑又三年,后来健步如飞。这虽然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而且这是对人、心的一种“折磨”,我们不能学习他这种方法,但要学习这种“吃苦精神”,这个值得学习。

在语文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要不有的学生就是站起来“满脸通红”,低着头不说一句话;有的学生表达得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等等类似的问题举不胜举。针对这种现象,我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作业,就是准备上一节口语交流课——“成语接龙”比赛,要求:(1)必须用到“顶真”的这种修辞手法;(2)每个学生都得表演,必须准备好成语,做到“胸有成竹”;(3)上网,查成语词典,查资料,查六册课本上的成语。(4)最后一个要求最重要,必须查到成语的出处及其相关的故事背景。

学生还是比较积极踊跃的,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其实生活中他们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这次的“成语接龙”比赛课只是给了他们这样一个“舞台”,课下给他们时间再去搜集查阅,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做到的。

二、练就过人“真本领”

在许多电视剧中和武侠小说中,像“降龙十八掌”“二指禅”等等的出神入化的“武功奇招”让我们并不陌生,也令人心驰神往。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天涯明月刀》中的男一号傅红雪,之所以有比较高的武功,和他从小苦练是分不开的。

整理积累的过程就好比有一身令人羡慕的“武功招式”。学生在搜集完成语后,要对成语进行筛选整理加工,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开始练某一种“武功秘籍”,那就需要学生一定要用心整理,整理在积累本上,识记积累,并能学以致用,才能在和别人交流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三、赢得“武林”“成功名”

少林鼻祖“达摩祖师”、武当祖师爷“张三丰”等等,在武侠的世界中出名的大师太多了,至少我是十分“迷恋”他们的“绝世武功”,况且他们在江湖中的地位声名显赫,令人尊重,因为他们也是“正义”的“化身”。

展示交流过程就是一场“武林大赛”。在那天的“成语接龙”的比赛中,“黑马”一个个“跑”出来,其中我班最胆小的一位学生表现不俗,放开了自己,终于敢说了。每个学生一试“伸手”,在展示的“舞台”上“秀”出自己,“秀”出风采。其实,这个过程不是来评价哪个学生好或者哪个学生不好,也不是让他们认为谁是“强”者,谁是“弱”者,只是通过这种“舞台”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认为:只要想表现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接龙武林武功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