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2015-10-21史瑞莲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文化

史瑞莲

政治课程中的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学校所在地(市、县、乡)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形式、结构单一化的倾向,往往过多的依赖于教材,而忽视了学生本来很熟悉的乡土资源的利用,无法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由课堂走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三维目标,加强德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活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在政治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过于注重课本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习的大多是远离自己经验的“书本知识”,这容易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制约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乡土资源,是来源于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大多数学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又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善于洞察社会变化,捕捉教学需要的乡土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在《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书中的导入事例是有关针灸、京剧、书法等,这些事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就拿京剧来说,虽然是我们的国萃艺术,但是能够欣赏的人毕竟是少数,课堂运用效果不佳,如果把它换成我们自己的乡土艺术,例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庄浪社火、高抬、陇东皮影,纸织画等,学生耳熟能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巧用乡土资源,加深知识理解,实现知识目標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尽量缩小课程资源和学生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这无疑是对老一辈科学教育思想的传承。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国家统一配发的,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一本教科书不可能完完全全适合每个地区的学生。而乡土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从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讲《哲学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运用了我们甘肃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明,应用和检验结果。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深有体会,所以使该知识点一下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再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框题时,结合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笔者引用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县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如我县有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以西王母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壁画雕刻文化,以大云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尤其是千年佛骨舍利文化,还有“丝绸之路”“姊妹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的贸易文化,建筑文化,田家沟以千年土剑著称的生态旅游文化等等,所以我县依托这些丰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南北二塬具有良好的生态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而且具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所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川区则土地肥沃,气温较高,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所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实例讲解有效的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目标

三、妙用乡土资源,发挥学生主体,开展探究学习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政治课堂教学就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必需的创造和创新的机会,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学习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关系时,我根据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了情景问题“某高三同学在即将毕业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之时,内心迷茫,不思学习,并想着把同学之间的友情转化为爱情。”引导学生探究并给该同学提出合理的劝说。由于该问题是高中学生心理上会面临的问题,也与其生活相关,学生积极的运用所学知识展开了讨论,既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应有的知识目标,也从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挖掘乡土资源,加强德育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杜威曾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众所周知,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乡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德育的渗透,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笔者在《文化生活》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应用平凉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志士。如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中华针灸学鼻祖,世界文化名人,东晋著名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三任节度、两度出任宰相的牛僧儒;近代著名画家汪若南、张观云、曾鲁斋、刘芳铭等,都诞生、成长于平凉。

再如平凉“当陇山之口,踞六盘山之险”,历来就是陇东重镇、兵家相争之地。周文王伐密,秦、皇、汉武巡幸,大将蒙恬征途祭礼,马超据安定城,名将尉迟恭、郭子仪转战泾州,夏主赫连定称帝,北周太祖宇文泰兴起和著名的“唐蕃之盟”,唐肃宗亨平叛复国,都发生在平凉。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和冯玉祥等近代史上的爱国志士,也在平凉留下了赫赫业绩。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应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起来,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乡土分外妖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