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应试心态及应试对策探讨
2015-10-21付子顺
付子顺
一、考前准备
在考试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才能在应试中超常发挥,首先是对知识的准备,考生应根据历年的历史考纲以及要求进行复习,掌握历史中重要的知识点并认真反思。然后是对物品的准备,在应试前期,考生要将所有考试需要的物品准备齐全,例如考试文具、身份证明等,在考试半个小时之前还要再次检查一遍,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最后做好心理准备,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考试之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考试中相对简单的问题一定不能失误,相对比较难的试题也要尽全力分析透彻。
二、答卷期间的准备
高考期间一般有提前进入考场的时间,这段时间就需要考生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进入考场后,当接过试卷时首先将个人信息填好,确定无误后安排合理的时间答题。首先集中注意力按顺序答题,遇到难题先跳过去,但必须记住还没有完成的试题。这样完成考卷上大多数习题后,不仅会节约大量时间,也会给考生增加信心。然后回过头对没有完成的试题继续分析、研究,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难易程度的研究。然后将做完的试题涂在答题卡上,许多考生都会将答题卡放到最后涂,但这样往往会出现一些没做出来的题忘记涂卡的现象。对于主观题来说,历史的高考试题一般根据采分点给分,所以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就不要在试卷上涂涂抹抹,而要保持卷面清洁、具有条理性,这样即使批卷教师在比较累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良好的心情,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感情分”。所以问题都答完后,就要在剩余的时间内认真检查、修改,首先浏览整份答题卡和答题卷,检查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有误,检查答题卡上是否有涂抹的现象,再检查试卷中是否有遗漏的试题,最后检查主观题,对试卷上的历史问题不要忽略,一定要重新審视一遍试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马改正。
三、考完之后的心理
考生在考后一定不要马上去对答案,有些考生在考完一科之后马上去对答案,如果考得好就比较容易放松,在下一科考试时就不会认真对待;因为在历史高考中,它既不是第一科目考试也不是最后一科,所以在考完后不要急于找答案,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为下一科目的考试做好准备。
高考不仅是知识能力之间的竞争,也是考查应试心理能力的提升,在历史基础知识与能力固定的情况下,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考分就应重视对应试心理的调整。这样不仅能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也能端正一个人的应试态度,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价值。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