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5-10-21陈胜兵
陈胜兵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还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要投身于整个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高的教育层面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感到课上得很满,没有多少弹性时间,学生吸收和消化的速度也比较慢。教学目标体现得不够明显,重难点也不够明确,学生学习很被动,知识体系不清晰。
为此,笔者认为,设定教学目标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施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对新教材的反思
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新鲜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办法有:首先,教师要不断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然后再提炼加工,选择合适的方法渗透到课堂中。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地理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或者其他媒体等,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已有资料和书本相联系,进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三、反思课堂教学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回答不上来。这是学生的问题吗?还是老师设计的问题不合适呢?笔者曾多次问自己,经过不断反思和总结,主要原因是:提出的问题太难;或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或教师引导的不到位;或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缺乏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等等。
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随意,需要仔细斟酌,統筹安排。首先,如果问题不够明确,要加上限制性的条件,把问题的答案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有难度的问题,更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后,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要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等几方面阐述等等。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地理教育的独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向课堂要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