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石症患者的饮食护理

2015-10-21杨昭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尿液尿酸饮水

杨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尿石症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要想控制尿石症必须在饮食上进行控制,本文对尿石症患者的饮食护理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尿石症患者;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61-01

引言:

尿石症就是泌尿结石病,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可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50%(仅次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病,位列泌尿科第三常见病)。尿石症的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和沿海省市区高达5%-10%,复发率更是高达30%-50%。尿石症患者常有血尿、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尿石的形成与性别、年龄、种族、职业、体重指数、遗传、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更与不当饮水、饮食密切相关。因此,正确饮水、合理膳食是预防尿石症发生和复发的根本性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食物与尿石症的关系

查阅近年来尿石症发病机理的相关文献,饮食对尿石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导致尿石症最直接的原因是饮食成分,饮食结构是决定社会尿结石发病率的基础,其它因素则在此基础上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有关食物研究涉及的范围包括: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有机物质及有机酸等等。由于食物导致尿液pH、比重等改变,尿液成分中的钙、草酸盐、尿酸等升高,或者抑制物枸橼酸等降低,最终出现尿液中固体物质过饱和、从而结晶析出形成结石。尿石症饮食护理的原总原则是限制动物蛋白入量、调整钙的摄入量、控制草酸的摄入、限制钠和食物中嘌呤的摄尿入。

二、尿石症饮食护理措施

1、正确饮水

1.1多饮水

使尿量达到2L-3L/d,推荐每天饮水量最好在4L/d以上。因为人体在夜间至清晨的尿是成石尿,所以,大量饮水的时间必须安排在晨间起床后、三餐之间、临睡前,特别是午夜均要饮水(300-500ml/次),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

1.2饮好水

避免饮用硬质水;为保护肾脏,要从儿童做起,养成饮用白开水的习惯;饮品选择:红茶,红茶含大量草酸。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少饮或不饮。(浓)茶、咖啡促进基础代谢,使尿酸排泄量增加,过量饮用为尿石形成危险因素,应予控制。含酒精饮料过量饮用,使尿酸排泄量增加,易致尿酸结石形成或复发。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可使尿钙排泄量增加,为结石形成危险因素。甜味饮料大多为酸性,大量饮用会引起酸中毒,成为尿石形成危险因素。市场上瓶装果汁因为维生素C已变性,婴幼儿不要饮用,可饮用新压榨的新鲜水果汁、蔬菜汁,多喝橙汁、柠檬水,避免过多饮用红茶、咖啡、浓茶、可口可乐、含酒精饮料、碳酸饮料、甜味饮料。

2、术后饮食干预与尿石症关系的研究

针对尿结石术后的预防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通过对患者的饮食干预来预防和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虽然成效显著,但2-3年的复发率仍然达到6%-16%,更远期的预防效果未见追踪报道。从文献中的饮食干预方法来看,除了多饮水是明确建议外,其他都属于模糊控制。一般情况下,对含钙结石患者给予低钙、低草酸饮食,尿酸结石患者给予低嘌呤、低动物蛋白饮食等。某些蔬菜、水果会增加马尿酸的排出量,降低尿液pH,增加患尿结石的风险。因此,有专家提出马尿酸可作为与结石相关的蔬菜水果摄入量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马尿酸的排出量,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和管理。有研究针对不同结石成分提出了具体食物限制名单,但主要是根据食物所含成分进行限制,尚缺乏对人体内代谢相关的实验研究。因此,临床难以确定患者是否可以通过降低尿液结晶物质生成情况,从而准确地进行食物调配,达到长效(10年以上)预防尿石症复发和降低尿石症的目的。

3、尿石症患者的中医饮食指导

中医认为尿石症患者多是因常食肥甘厚腻酒热之品,使湿热蕴积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使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因此,应指导患者少食肥甘酒热之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蛋白、低脂肪为主,切忌辛辣、咸、热性食物。饮食应多样化,富含营养和维生素,如新鲜蔬菜及水果等。并要注意以适宜为度,切勿过饥或过饱,若饥而不食,气血无从补充,疾病难以恢复;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亦会招致疾病复发。平时应多饮水,临床上用金钱草煎汤代替茶水,可明显降低结石的复发率。因磺胺类药物易在酸性尿液中形成难溶性的乙酰化合物结晶,或直接形成磺胺结石,故都应慎用磺胺药。在服药期间还应忌食一些有碍药效和不利病情的食物,如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甘草忌鲢鱼;茯苓忌醋等。肾虚夹实型症者饮食多选用补脾益肾之品,如枸杞子粥、黑芝麻粥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4、补钙与尿石症关系的研究

临床上最常见的尿石症是含钙结石,在尿石症总量中达85%-95%。在保健讲座中常听到“过多补钙”容易增加患尿结石的危险,还提出人体补钙不要在晚上进行,以免晚上代谢减慢、尿液排泄降低,增加患尿石症的危险。过度限制食物钙虽然可以降低尿液钙的排出,但却会导致高草酸尿和骨钙缺失。研究发现,食物中的钙含量与尿石症的发生率呈反比关系。每天摄入1000mg-1200mg钙和减少蛋白质及盐的摄入,可以降低尿液中的草酸钙,防止肾结石发生。

结束语:

尿结石生成的主要因素就是过量摄入含有致石物质或经常性饮水不足。如果患者能针对性地改善生活方式,调控饮食,正确饮水,则会有效地预防尿石症的发生发展。对尿石症患者实施整体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促其康复并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沈珉,施侣元,李良成,等.饮食因素与尿石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2):134-137.

[2]李翠英.谈尿路结石患者的形成因素与饮食管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5):84.

[3]鐘黎.尿石症患者掌握饮食预防知识的调查[J].广西医学,2008,30(9):1373-1374.

猜你喜欢

尿液尿酸饮水
尿液检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喝茶能降尿酸吗?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跟踪导练(三)
尿酸并非越低越好
尿酸高有哪些危害?
饮水
3000亿投入,农饮水仍不安全
春季给羊饮水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