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贾谊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5-10-21李仰飞

新西部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本思想贾谊继承

【摘 要】 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贾谊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主张为政治国要以民为本、以农为本,并以民本思想的原则为出发点,制定了为政治国的政策措施。贾谊对民本思想的论证、提倡和推崇,是民本思想能在汉朝被统治者广泛采用的重要原因。

【關键词】 贾谊;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继承;发展

贾谊是我国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继承和汲取先秦的民本思想成果、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在他的政治观中,“民本”思想显得尤为突出,他重新发掘和高度重视民本思想,这在我国汉代封建社会前期是很少见的。

一、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精华之一就是民本思想。回顾中国历史,民本思想一直对维系社会的安定发挥着重大作用,它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也极有利于阶级统治。民本思想的真正创始人是西周初期的政洽家和思想家周公,他在总结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中, 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提出了统治者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要想长久统治关键就要修德保民,提出了民意对统治者的重要性。周之所以能取代殷商,原因就在于周能“唯德是辅”、能保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因此周公认为,对人民必须给予重视,只有永远保民、爱民,统治者才能永久地统治下去,“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纷争,中国社会长期的分裂动荡时期,诸子各派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对民本思想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和阐述。儒家在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民本思想,儒家的这种民本思想和儒家的“礼乐”思想都是儒家仁爱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必然表现,也是实现其仁爱理想的手段 ,孔子写道“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2],孟子则直接喊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的“民贵君轻”口号。孔子、孟子对统治者德与贤的要求和对人民的重视深深影响了历代的统治者。

《论语·尧》曰“所重:民、食、丧、祭”[4],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人民是最重要的,强调统治者须爱民、富民,宽以待民:“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5],富民就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宽以待民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提出统治者要以仁德治民,主张“性善”论的“仁政”学说。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要以民为贵,认为重视人民的人才能得天下,他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6]得民心的关键是在政治上要行仁政,不能“虐民”、“暴民”, 要看重人民,应重视人民的意愿,并且还要关注人民生活疾苦,“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岁饱,凶年免于死,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7],对人民要少用刑法少征苛税。只要像这样既能在思想上重视人民又能使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天下也就能安定。孟子认为得民的关键在得民心,主要是能听政于民,问政于民,乐人民所乐,忧人民所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要求统治者时时刻刻都把人民的苦乐放在心上,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为此,孟子要求在经济上“制民之产”,使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在政治上要行仁政,去暴政,顺民意,而不偏听偏信,一意孤行。这样人民就会和统治者同忧同乐,国家的政策措施就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全国就能上下一心,同甘共苦,政权就能巩固,国家就能昌盛。孔孟的爱民、富民的思想是以后历代儒家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开创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先河。

孔孟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了“爱民”、“利民”的民本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9],他把船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国君和人民的关系,说明人民的拥护对君主统治的重要性,“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10]。荀子认为,人民支持与信任与否,是统治者的统治能否长久的关键,统治者只有做到爱民、利民,施行“裕民”、“惠民” 政策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与信任,“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11],只有这样“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才能维护其统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二、贾谊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贾谊在总结秦王朝的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以“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这是他为政理念的思想基础之一,在当时的时代有着非常进步的意义。

1、贾谊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他总结秦王朝施行暴政而亡国的教训的基础上,着力抓住了秦王朝的兴衰史来说明民心向背的作用。秦王朝“仁义不施”,对人民施行暴政,所以灭亡是必然的。秦亡的教训使他认识到,“民不可不畏也”,“多力而不可敌也”,人心向背是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根本,《过秦论》中写道:“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日:‘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12],在民众观点上,他继承了孟子的“民为贵”,同时也从荀子重视民心向背的思想中,汲取了政治营养。在总结秦亡的教训和继承先秦儒家仁爱、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贾谊建立了自己系统的民本思想。

2、贾谊民本思想的内容

(1)为政治国要以民为本、以农为本。 第一为政治国首先要以民为本。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13],贾谊认为,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而不可抗拒的,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胜败,都取决于人民,贾谊在《大政上》中认为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人民齐心协力想要夺取胜利;攻城之所以能攻下,是人民齐心协力想要攻下,这说明人民力量之强大,统治者一定要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才使得君主显得更加威严和圣明。贾谊认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都源于人民;国君所用所使,都为人民所供。人民是国家须臾不可失去的生存条件。人民是封建国家的生存基础,所以一个国家,人民如果都爱戴和拥护,就能统治长久,人民如果都苦于其统治,其统治就不得长久,“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14]。贾谊关于人民在君主统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以民为本就应以农为本。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其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更是百姓生活的根本,“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5]贾谊认为“君足”的关键在于“百姓足”。文帝时,全国已经出现“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16]的现象,针对此情况贾谊认为应该,“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则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民安性劝业而无县想之心,无苟得之志,行恭俭蓄积而人乐其所矣”[17],提出农业经济是国家社稷的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认为如果百姓都男耕女织,普遍从事农业生产,那么人民就能够安居乐业,过着稳定的去生活,不会有非分之想。因此,人民能否安定,天下能否太平,取决于农业生产和经济状况是否良好。

(2)贾谊以民本思想的原则为出发点,制定了为政治国的政策措施。第一、爱民和减轻人民负担。贾谊说对于人民来说,“弗爱则弗附”,统治阶级如果不爱护人民,人民就不会依附和顺从你,甚至还会遭到其反抗;只有為百姓的生活着想,才能会获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因此,统治者在为政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怀有爱民、怜民之心,什么事情都能为民着想。为此,统治者想法设法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刑法和苛税,减轻对百姓的剥削。秦王朝正是由于百姓苛捐杂税繁多,遭受酷刑,“力罢(疲)不能胜其役”,不堪负重,生活陷于绝境,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才揭竿而起推翻了其统治。贾谊认为统治者只有“与民以福”,“与民以财”,百姓才能拥护和爱戴他,统治才能巩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故君子之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财,故士民乐之”[18]。贾谊告诫帝王,国君尊贵与否并非其名号,而是能否得到人民拥护,夏桀和商纣王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已灭之后,人民都竟相唾骂。所以君主地位和名号都不值得显荣和尊贵,关键是看人民是不是真心拥护和支持。

第二、对人民要行仁政,进行道德教化,还要积极采取富民政策,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19],统治者对待百姓千万不能像秦朝一样采取严刑苛法,否则就会官逼民反,只有对百姓能宽厚仁慈百姓才能衷心拥护。因此,贾谊告诫统治者在为政过程中要多用道德教化的手段,不能对老百姓严刑苛法。道德教化、礼教的作用最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人民行仁政,施礼教,进行道德教化使人民懂得礼仪的同时还要使得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丰衣足食,衣食无忧,再加以教化,这样就会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天下便可长治久安。

第三、选用能够“爱民”、“富民”的贤臣为官吏。贾谊说,作为人臣,要把能使人民富裕作为功绩,把人民的贫苦当作自己的罪责,所以明君应该知贤,忠臣应该爱民。贾谊深知爱民的贤臣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也深感贤吏难求,“士易得而难求”、“易致而难留”。他提出选拔官吏的原则,即人民的舆论和拥护。人民的舆论和拥护既应是明君任免官吏的尺度,也应是决定官吏官位的大小的尺度。“明上选吏焉,必使民与焉。……故万人之吏,选卿相焉”。[20]可见贾谊关于官吏选用的标准,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3、贾谊对民本思想的论证、提倡和推崇,是民本思想能在汉朝被统治者广泛采用的重要原因

贾谊首先提出了“人民必胜”的观点。他总结出,从古到今,凡是与民为敌者,或迟或早会被人民灭掉,这是对历史的反思。儒家提出要关心民心所想,“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21]孟子也说出了“民贵君轻”这样的话,但他们仅仅是看到人民可以推翻统治者而反复强调统治者重民,贾谊以“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22]来告诫统治者要端正对人民的态度,强调仁义、道德的教化对社会统治的作用,反对秦的严刑酷罚。

汉代统治者对秦末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的破坏性记忆犹新,所以告诫不能“与民为仇”,一定要减少苛捐杂税,让人民能生息修养,减少徭役和刑法,减轻人民的负担。贾谊多次提出,“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无为奸邪盗贼,不可得也”,[23]应采取积极的富民政策,“与民以财”、“与民以福”,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天下长治久安。贾谊把他的减轻人民的负担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之一,汉王朝当时也迫于形势,把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作为施政的一项指导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贯彻和实施。贾谊认为,“夫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故仁人行礼,则天下安而万理得矣”[24],“灾”与“福”,并非纯粹在于天命,“必在士民也”,说明统治者必须关心民生疾苦,重视人民的作用,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为政治国的最高境界。

总之,贾谊的民本思想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贾谊思想中最为闪光的思想点之一。他的爱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当今乃至后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对当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注 释】

[1] 屈万里.尚书释义[M].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

[2] 乌恩溥.四书译注[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 孟子·尽心下.

[4] 论语·尧曰.

[5] 论语·子路.

[6] 孟子·离娄上.

[7] 孟子·梁惠王上.

[8] 孟子·梁惠王下.

[9] 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8.

[10] 荀子·君道.

[11] 荀子·王霸篇.

[12] 于智荣.贾谊新书译注[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14][18][22] 新书·大政上.

[15] 论语·颜渊.

[16] 汉书·食货志.

[17] 新书·瑰玮.

[19][23] 新书·治安策.

[20] 新书·大政下.

[21] 论语·卫灵公.

[24] 新书·礼.

【作者简介】

李仰飞,男,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陕西省榆林市人,现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副主编、思政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民本思想贾谊继承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孟子》折射出的契约精神
浅析彭德怀庐山上书事件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怀才不遇的贾谊
儒家民本思想浅析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