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运用
2015-10-21周晓萌
周晓萌
【摘要】一直以来,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掌握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法,对人们理解产品设计、开阔设计者的思路有重要作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建筑设计创新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把可拓学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创新的效率,解决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
就目前而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建筑设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拓学中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如果不能顺利体现出来,设计方案势必会流于俗套,毫无特色。为了实现创新思维的成功嵌入,设计师应当合理应用可拓学中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将创新思维融入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应用可拓学进行建筑创新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使用合理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对设计思路进行归纳、集中和整理,然后通过文字、图形和数据体现出来。可拓学是建筑设计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思维模式,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创新。
我们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就根据可拓学的知识来提出了逆向思维模式、共扼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以及传导思维模式这四种类型的思维创新模式,做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加以创新的应用,进而逐步建立了一个以可拓学为基础的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体系及方法。笔者对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运用做了以下分析:
1逆向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
我们常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就可以看出逆向思维的一种。和正常的思维模式不同,逆向的思维模式反其道而行,看重变异,注重打破常规。这种思维模式在创新思路方面的应用,对新方法、新思路的出现反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常规逻辑思维模式的指引下,人们往往会从正面、单方向的去思考问题,而逆向的思维方式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逻辑模式,提供给人们反方面多种的非逻辑思考模式,从而有效促进了创新性思维模式的产生。建筑业特别是建筑设计领域精彩会用到逆向思维的创新模式。在建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用常规的思维模式有时很难解决的。但又要体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性,而这时逆向思维模式,往往能让建筑设计师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简单点说就是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改变一些总是从事情的正面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只有设计师能打破原有的逻辑性,并承受随之而来的风险,逆向思维才可能为建筑设计师带来新的不同的体验。所以,作为任何创新都具备的素质之一的逆向思维模式,能被运用到任何事情的创造和思考中。建筑中的可拓思维就是常常利用非物元、反物元、逆事元等的交换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描述,最后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创新。像世界著名的卢浮宫的建筑,强烈的反差带来异样惊人的美学。
2菱形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
菱形思维模式是由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两种思维能力构成的,是对于可拓性思维模式的综合性慨括。发散性思维加收敛性思维统称为菱形思维,而在此思维的基础上,还有多级菱形思维。菱形思维模式中,收敛性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领域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例如: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创新性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目的性问题等。具体来说,设计创作和现实操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到创作点创新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这就是菱形思维模式收敛性的可操作性原则问题。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菱形思维的应用过程中还必须特别注意到创新性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创作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建筑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等。就收敛的目的性而言,是指创新过程中收敛的结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建筑设计创新的实际操作中出现的矛盾,遵循设计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所设计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创作,要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经济问题、场地问题、艺术性问题以及经济性问题等。
3共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
每个事物都具有负正、潜显、软硬和虚实四对共轭部,这些共轭部在一定条件时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共轭部的分析是全面认识事物的途径,也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新的方法。采用共轭思维模式来分析事物可以将一个事物分析的更加透彻,同时共轭思维在寻求解决问题、矛盾的途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共轭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对于建筑设计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可拓学思维模式中的一种,共轭思维对于一个事物采取共轭分析以及共轭变换全面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其存在的优点以及缺陷不足,进行相互转化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最终实现目标。将共轭思维模式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在一定情况之下有利于创新的设计方式的出现于应用,对于建筑创新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就有利用传导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如:如北宋丁渭造的皇城,丁渭的这一思维模式就是运用的传导思维模式。而他在进行考察之后就研究出了总的施工方案,首先将皇城大门前的大道挖掉,用这些土烧砖,这样的方式减少了因运输砖等材料浪费的时间,而挖好的大道引进水便形成了河,这样便可以用船运输木材以及石料,用水也便利,最后的坑可以用施工后的垃圾填埋,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得垃圾有地方可以处理,又便于道路的修整。现代也有一些利用传导思维的例子。如:日本东京体育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很好地应用了此种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在设计上考虑到地形高差,因地制宜地采取深埋方法将环境对建筑的限制突破性地转化为该建筑的特色,从而做到了和周围环境融為一体的效果,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4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
思维模式能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好的思维模式能激发人的潜力,让他们的行为创新性。所谓传导变换是指对一个事物实施变换导致另一个事物所发生的变换,而传导效应就是指传导变换所引起的一系列效应。可拓学中的传导性思维模式全面总结了传统思维模式,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传统思维定式的特点和优势,推动设计师把握建筑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创新形态。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在数据上和经验上给予建设施工最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上海新天地以及周边的商业区的建立就是运用传导效应的成功案例。建筑设计师罗康瑞将传导变换效应应用在他的建筑设计创作中,投资和设计了上海“新天地”商业圈。以具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作为建筑设计创作的基础。进一步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创作,在改造建筑的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将石库门旧址打造成集商业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步行街。这种建筑旧区的改造和革新彻底将太平桥区推向了改革的前沿,进而开发和优化了太平桥区周边地区的建筑和环境以及知名度,促进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往往能够激发令人惊喜的新思想和新思路。我们将可拓学中的思维模式运用到对于建筑设计创新中去,对于建筑创新学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现代产品设计通常基于知识的设计,如何在新的需求与环境下,运用各种设计知识推动多样化的设计创新,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裴菁菁.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探讨[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2)
[2]杨春燕,李兴森. 可拓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工业工程. 2012(01)
[3]郭振华,郭应焕. 可拓学原理及其应用——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可拓学[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4]胡威.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