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015-10-21陈有鹏
陈有鹏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路面 施工 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各等级公路中普遍应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路面常常达不到设计年限或没完全发挥其作用便已产生病害。因此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工艺到施工都应加以严格的控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简要探讨。
一、工程概况
广西某公路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速度为 60km/h;路基宽度: 35 米;本标段路基宽度为: 5m 辅道+5m 绿化带+15m 行车道+5m 绿化带+5m辅道;路面结构形式: 4cm 的 AC-13 石油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沥青混凝土面层所用的原材料如沥青、集料、填料等应按规范进行抽样检验,不符合者不得使用。
(2)進行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使其技术指标符合“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3)面层施工前,检查基层有无收缩裂缝,其表面平整度、密实度、高程、路拱度是否符合要求。凡不符合要求者均应进行整治,否则不得进行面层施工。
2、下封层施工
(1)封层的施工气温不低于10℃;浆料的稠度控制在2~3cm,铺筑的速度要均匀;封层的厚度6mm,表面均匀平整。
(2)矿料根据工程量和工程进展情况分批备料和堆放,且每批料不得混杂堆放,保证混和料的合理级配。施工之前,打开封层车的导向标尺,以便引导封层车的前进方向,保证封层线形匀称、顺直。
3、混合料的拌和
采用间歇式LB-4000型拌和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最大生产能力320t/h,实际生产能力在200~240t/h。根据生产配合比,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用量及加热温度。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55℃~170℃。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70℃~220℃。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为55s(有效拌和时间28~30s)。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出料温度控制在160℃~185℃。
4、混合料的运输
(1)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车辆应每天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对运输车司机应进行教育培训。
(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采用后翻式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车厢底板和侧板可均匀涂抹一薄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3)。
(3)从拌合机向运料车装料时,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4)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数量应与搅拌能力或摊铺速度相适应,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
(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用篷布全面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6)运料车卸料时,设专人进行运料车辆的指挥,在运料车距摊铺机料斗200mm~300mm处停车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前进,严禁冲撞摊铺机。
5、混合料的摊铺
(1)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铺筑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宜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固定板摊铺机组装宽度不宜大于l0m,伸缩式摊铺机铺筑宽度不宜大于7.5m,相邻两幅的宽度应重叠50mm~l00mm左右。两台摊铺机宜相距l0m~30m。在加宽段摊铺时,应另配备液压伸缩摊铺机,与主机前后错开l0m左右呈梯队平行作业,以消除纵向冷接缝。为保证接缝顺直,在摊铺前设置摊铺机行走标志线。
(3)摊铺前根据虚铺厚度(虚铺系数)垫好垫木,调整好摊铺机,并对烫平板进行充分加热,为保证烫平板不变形,应采用多次加热,温度不宜低于80℃。摊铺机行走速度根据沥青混凝土厂供应能力及配套压路机械能力及数量宜控制在2~4m/min,并始终保持匀速前进,不得忽快忽慢,无特殊情况不得中途停顿。
(4)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摊铺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基准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l0m,曲线段宜为5m。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注意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中、表面层应采用18m浮动基准梁作为基准装置,摊铺过程中和摊铺结束后, 设专人在浮动基准梁和摊铺机履带前进行清扫,及时对滑靴进行清理润滑,保证其表面洁净无粘着物。
(5)摊铺过程中两侧螺旋送料器应不停地匀速旋转,使两侧混合料高度始终保持熨平板的2/3高度,使全断面不发生离析现象。
(6)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测摊铺温度、虚铺厚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并做好记录。
(7)沥青混合料摊铺预压密实度采用经过对比的核子密度仪检测,对比时相关系数下值不得小于0.98。
6.混合料的碾压
(1)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一般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应紧跟在摊铺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1~2遍。初压温度不宜低于120℃,碾压速度为1.5~2km/h,碾压重叠宽度宜为200mm~300mm,并使压路机驱动轮始终朝向摊铺机。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采用高频、低振幅振动压路机振压1~2遍,然后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2~4遍,直至达到要求压实度。复压温度不宜低于100℃,速度控制在4~5km/h。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的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2~3遍,至表面无轮迹。终压温度不宜低于80℃,碾压速度为3~4km/h。
(2)碾压段长度以温度降低情况和摊铺速度为原则进行确定,压路机每完成一遍重叠碾压,就应向摊铺机靠近一些,在每次压实时,压路机与摊铺机间距应大致相等,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平行道路中心线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轮宽,最后碾压中心线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
(3)在碾压过程中应采用自动喷水装置对碾轮喷洒掺加洗衣粉的水,以避免粘轮现象发生,但应控制好洒水量。
(4)压路机不得在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上停车,振动压路机在已压实成型的路面上行驶应关闭振动。
(5)设专人检测碾压密度和温度,避免沥青混合料过压。
(6)对路边缘、拐角等局部地区采用手扶式压路机、平板夯及人工墩锤进行加强碾压。
7、接缝处理
(1)横向接缝。每天施工缝接缝应采用直茬直接缝,用3m靠尺检测平整度,用人工将端部厚度不足和存在质量缺陷部分凿除,使下次连接成直角连接。将接缝清理干净后,涂刷粘接沥青油。下次接缝继续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mm~l0mm,摊铺完后用人工将已摊铺在前半幅上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在已成型路幅上横向行走,碾压新层l00mm~150mm,然后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0mm~200m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
(2)纵向接缝。对已施工的车道,当其边缘部分由于行车或其他原因已发生变形污染时,应加以修理。对塌落部分或未充分压实的部分应采用铣刨机或切割机切除并凿齐,缝边要垂直,线型成直线,涂刷粘接沥青油后再摊铺新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应紧跟在摊铺机后立即碾压。
三、结束语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与控制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并对各工艺过程、技术环节严格把关。在采用规范要求的检查验收标准指标时,必须了解、把握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曹俊兵、张曼,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