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现状与解决措施分析
2015-10-21韦文亮
韦文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目前高中语文文学教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相比较数学、英语等学科,语文知识竞赛少、课外辅导班设置的不足等现象反映出了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高。很多高中生将语文看作一门感性的课程,认为其学习主要依靠个人天赋,从而花费时间、精力少;另一方面,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文化带来了多元冲击。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快餐化的学习模式,对于需要仔细品味的语文文学内涵缺乏兴趣与耐心,不利于其文学素养的形成。
二、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文学教育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具备良好的文学积累与学习方法,同时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对各种文体、风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与思维,另外,高中语文中的《中国小说作品选》《中外名人传记作品》等范圍广、文体杂的选修教材的教学也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学的美。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的美感,通过小说教学可让学生在品读社会百态中感悟人性的善与恶,通过散文的教学来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诗意。例如,在讲解高一语文中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所营造的动人景色当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感悟,以带给学生更好的启迪,例如,在讲解高二语文中的《项链》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文章反映了主人公虚荣心的观点,从努力还债的角度探讨主人公的诚信品德等,促使学生在思维发散中从多个角度来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作为语文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文学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高尚人格的塑造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当下的文学教育现状,并通过文学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引导作用的发挥来确保文学教育的有效展开,从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