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旅游规划理念创新

2015-10-21张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新常态

张莉

【摘要】新常态一词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当今的旅游业已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而旅游规划也几乎被所有人认为是解决庞大旅游系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新常态背景下,旅游规划需要关注新的问题,本文结合这些新的问题为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战略指导。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规划;发展战略

1、新常态下我国旅游发展特点与趋势

关于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学者视角不同,见地也不同。笔者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旅游归根结底是如何平衡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问题,而旅游供需交易离不开旅游活动的载体即旅游空间。

1.1旅游需求新常态-国民旅游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凸显

(1)国民旅游兴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在2013年已达到12.38%。出境旅游于2014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到1.09亿人次,成为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预计到2020年,年人均出游次数达5次以上;到2050年,年人均出游达10次以上。涵括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的国民旅游市场强劲崛起,取代入境旅游成为市场主导。

(2)旅游需求渐趋个性化、多元化

中国旅游产业以观光旅游作为发育点,运行方式是以主要城市为基础、以垄断性资源为凭借、以主要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主要形式。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城市居民中催生了大量的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特种旅游需求,逐渐超过观光旅游,上升为主流。进入2000年以来,观光旅游比重从长期来看呈下降趋势,从40%下降到30%以下,而度假旅游比重缓慢上升,从16.8%上升到了23.4%。度假旅游者超过观光旅游者,成为长期趋势。

(3)新兴旅游市场逐渐形成规模

从旅游活动参与主体来看,一些特殊旅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如老年旅游市场、儿童旅游市场、青年学生旅游市场、特种旅游市场等。这些新兴市场的出现,对传统旅游产品及相关保障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旅游供给新常态-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加速

(1)旅游产业覆盖领域扩大,产业融合不断深化

各类资源纷纷进入旅游业,旅游产业构成基础发生结构性变化。旅游地产、旅游营地、自驾车、网络代理商等新产业形态、新产业组织纷纷涌现。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旅游经营商如携程、途牛等企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旅行社、饭店、景区作为旅游企业主体的格局。

(2)旅游企业集团化、品牌化渐成趋势

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在实力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旅游企业一方面将通过多元化、链条化等方式逐渐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实现旅游企业品牌化发展。

(3)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步伐将加快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居民出境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旅游企业通常会追随客源出国轨迹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当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具有优越的跨国经营优势。政策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鼓励企业、资本走出国门,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培育大型跨国旅游企业。

1.3旅游空间新常态-旅游空间范围不断拓展

(1)景区管理转向城市及目的地管理

早期中国旅游的发展是以景区和景点为空间依托,呈现“小旅游”特征。随着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旅游要素的不断扩充,旅游景区已然无法承载“大旅游”的发展。旅游业的空间依托由过去的景区景点转变为以城市和城镇为主。相应地,过去围绕景区的开发管理模式要转向城市和目的地管理。

(2)多层次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

随着旅游发展的深入,立体化、多层次旅游空间体系开始形成,其空间类型可以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点状包括各类规模小的景区(点);线状包括各类跨区域的旅游线路面状包括城市、大型度假区、国家公园等。各种空间类型的旅游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休闲、度假、观光等。对不同空间形态和尺度的旅游区域,需要不同的政策加以管理。

(3)新型区域旅游合作出现

传统上,中国旅游产业在空间上是以行政区域为核心的。随着旅游市场结构性转型和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加上新的交通运输空间格局形成等因素,促使旅游空间结构发生了转型。旅游客源地一目的地一集散地空间结构形成,不同的区域和城市基于不同的分工,将展开新型区域旅游合作。

2、新常态视角下旅游规划发展的战略选择

2.1规划视野全球化

随着中国与全球的相互了解、对视与融合变得全面与深入,作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中国,正在接受着来自全世界旅游界目光的审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加速了旅游规划全球化的进程。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形成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全球化,但在行动上要结合本土特色。国际旅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家和地区间在旅游发展事务上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世界旅游组织及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等一系列国际旅游组织推动旅游规划的全球化发展,因而要熟悉国际的市场规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定位世界级,抓住新时代的机遇。

2.2开发定位主题化

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和旅游产品的日益成熟,旅游者的消费品位也在逐步提升,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走马观花式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拥有主题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形象与产品是目前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迫切需求。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游目的地定位不清晰,是现在很多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突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旅游地开发定位的主题化是引领其正确发展的一面旗帜。定位什么样的旅游主题决定了建设什么样的旅游区,生产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吸引什么样的消费人群。

2.3功能提升创新化

在新常态背景下,消费者的要求已经不仅停留于基本需求的满足上,因此旅游区不再只是提供单一的功能,而是需要集观光、休闲、度假、居住、养生、娱乐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尽管现在的旅游地区大多具有一些复合型功能,但是在新环境、新背景以及新趋势下,旅游开发地的功能应该得到相应提升与创新。旅游规划中的功能创新可以在其基础功能上进行完善,同时还需要以现实客源市场需求变化和潜在市场的旅游需求为导向,提升拓展功能,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采用产品功能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开发出同时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娱乐、旅游购物、商贸会展等多功能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新常态视角,分析了此背景下旅游規划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旅游规划的发展战略。新常态给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把握好这些机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利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04:50-55.

[2]葛全胜,席建超.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5,07:793-799.

[3]高兴明.“新常态”下努力实现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J].南方农业,2015,13:10-17.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新常态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