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地理高考能力考查
2015-10-21欧晓婧
欧晓婧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地理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以新课程改革下地理高考能力考查为研究对象,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将地理高考能力分为地理图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能力、计算(估算)能力、地理实验实践能力等,分析了各种能力考查对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在能力培养、地理知识结构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高考;能力考查;教学启示;新课程改革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地理高考试题中能力题型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对新课程改革地区的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能力的考查要求。此外,在对福建省8所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关于“新课程教学中地理高考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一、新课程地理高考能力考查要求分析
1.地理图表能力
近年来,试题中的图表类型主要有区域地图、等值线图、模式图、剖面图、统计图、经纬网图、示意图、漫画、卫片和航片、表格等。命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多数是将各种类型的图表进行组合,考查考生的地理图表能力。地理图表能力主要包括读图(表)、析图(表)、填绘图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试题中常见的填绘图题型有绘制地形剖面图,绘制等值线,绘出特定地理事物的位置等。例如:2007年海南卷24(1)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2012山东卷26(1)根据等高线图,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以2015年福建卷第5题为例:该题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考核考生的读图(表)、析图(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工业产品比重大,而农产品比重较小。Y国的出口商品中农产品比重占绝大部分,工业产品也有一定比例。所以两国商品出口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品优势比较强。
2.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概念,再用许多概念组成判断,然后用判断来进行推理,产生思想,即一系列复杂思维过程的最后结果。它主要包括判断、推理、比较、综合分析等能力。
(1)判断与推理
地理学科的判断即运用地理概念分辨地理特征或地理关系的是非。判断能力主要是在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事物特征基础上进行考查。推理是一种间接的判断,是从已知事物的关系推出未知事物的关系,也就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例如:2008年广东卷第5题,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判断沙丘地貌;2012年广东卷第11题,根据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图,推断该城市的城市化特点;2014江苏卷第1题,根据材料推测“桃花源”的地形。
以2015年海南卷第18题为例:此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判断推理能力。从材料中的“高原、高山峡谷、橡胶园”可以判断推出此处位于云南。云南处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适宜种植橡胶。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且位于阶梯交界处,多高山峡谷。
(2)比较
常见的比较能力的题型有:比较两个地理事物(或区域)的特点、成因、条件等。例如:2008年宁夏卷36(2),比较两地建设民居的条件;2012年海南卷第8题,根据图文材料,比较甲乙两国的工业区位特征;2013年浙江卷第36(3)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
以2014年江苏卷第14题为例:此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比较两个地理事物的特点。读图可以看出,从澳大利亚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商品和服务中文化教育、铜、旅游、煤炭这几项是马来西亚不向澳大利亞出口的,由此说明这些都是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相比而具有优势的产业。而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金属矿开采这个选项。
(3)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一对思维逆过程。综合要求将各因素组合起来,形成对整体的认识。分析则和综合相反,是将整体分为各个要素进行认识。综合分析能力在综合题中较常见。例如:2009年山东卷32(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2012年福建卷37(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2013年浙江卷37(3)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2014年江苏卷29(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以2009年广东卷32(4)为例: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本题以长江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为背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必须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空间能力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基本能力之一,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地理高考题中地球运动和地图部分对地理空间能力的要求高,也是高考题中的难点。例如:2009年福建卷第10~12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某地的时间。2013年浙江卷第11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
以2009年江苏卷第4题为例:此题以“陆半球”分布图为背景,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空间想象、空间定位、空间思维能力。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太阳直射点非常接近“水半球”的极点,也就是说此时太阳直射在23°26′S,180°,然后根据这点进一步进行推测。
4.计算(或估算)能力
地理计算(或估算)能力的常见题型有地方时、区时、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昼夜长短、人口密度、相对高度等的计算(或估算)。例如:2009年广东卷第23题,计算某地的地方时;2012年广东卷第6题,根据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推出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地点;2012年福建卷第11题,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2015年海南卷第19题,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
以2008年江苏卷第9题为例:此题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两地水平距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先算出M地的太阳高度角为30°,然后再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出两地的距离约为500米。
5.实验实践能力
对地理实验实践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这一要求。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12题,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以2009年海南卷第7、8、9题为例:该组题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影子变化、太阳高度角等知识以及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
二、从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看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福建8所中学的教师进行了关于“新课程教学中地理高考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在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地理高考能力考查要求,认为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问卷调查显示,只有83.4%的人对地理高考能力考核要求比较了解,而表示一定会有意识地按照“地理高考能力考核要求”的标准,进行能力培养的只有44.4%。在各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在地理图表能力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图表的有效利用效率低且不注重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读图;在填、绘图方面,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传统的板图板画教学。
在地理思维能力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许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其次,在思维引导方面不够全面。
在地理空间能力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空间定位能力教学方面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在一些地名或区域的教学中,教师没有通过结合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空间定位。在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的方式,使得抽象的空间思维形象化。
在地理计算(或估算)能力教学方面,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多数教师只是教学生应该怎么算,并没有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
在地理实验实践能力教学方面,实验的有效利用效率不高。表现为所选取的实验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不能够有效地说明问题和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限于地理课堂教学时间,许多学校没有或者很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有的教师仅针对教材上的个别案例进行教学,没有及时对所涉及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概括和归纳总结,使得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问卷调查显示,有22.3%的人会重视结构教学。33.4%的人表示可能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严重不足
问卷调查显示,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其他的课程资源支持,使得课堂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新课程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的建议
1.倡导“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
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提倡图像(表)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表)方法。还要从不同角度引導学生对图表进行综合分析。在填、绘图方面,倡导地理板图板画教学。此外,还应该注意提高图表的使用效率,适当选择一些能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高质量图表。
其次,强化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并运用心理地图,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在空间定位能力方面,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经纬线、重要地区的轮廓,做到图形结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以及一些能够为空间定位提供依据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再次,注重计算(或估算)能力教学。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数据(如太阳直射点的范围、赤道的周长等),为地理计算(或估算)奠定基础。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地理计算的机会,并且要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地理问题的分析中去。同时,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地理计算(估算)。
最后,提倡实验实践能力教学,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利用地理实验创造动态学习环境。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地理竞赛、乡土地理调查、地理兴趣小组等。
2.注重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教学
首先,提倡案例教学。其次,要注重课堂小结,归纳知识的内在结构。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3.充分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并倡导各校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兴趣小组、地理观测、地理旅行等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冯丹,张哲江.谈开放性试题和地理思维能力评价的整合[J].地理教育,2006(01):6-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小红.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09):5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