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5-10-21邱志美
邱志美
长期以来,在学生评价上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只以文化课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和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多数一般学生。缺乏对学生心理、性格健康成长的正确引导。结果不少智力开发较晚、活泼好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从小学起就被视为异类,得不到重视,在冷漠和歧视中长大,遭受白眼、讽刺、挖苦。再加上家庭、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这类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形成了特殊的性格。或者玩世不恭,逆反心理严重;或者敏感多疑,胆怯、脆弱;或者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还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如抽烟、喝酒、早恋、上网吧等;同学之间有一点小摩擦,动辄拳脚相向,甚至舞刀弄棒,成了真正的双差生。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残害动物、戕害同学事件,也许正是这种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人、社会、世界的认识,爱心、责任心、人生的积极态度也在这时期形成,这就需要学校、老师给予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尽管还有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但学校无疑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绝不容忽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更多地采取开放的多样化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而不仅仅是文化课成绩。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教育得法,正确引导,无论“差生”还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可以成为懂礼貌、守纪律、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好学生。
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学习兴趣与热情就容易激发,能主动、轻松地接受教育,认真听课。而在紧张和心理负担重的氛围中,则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之产生快乐情绪,进而迸发出充足的信心和挑战的勇气。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才能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在学业成绩的考查上,应该注意试题难度的适中,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在评价过程中要实施分层评价,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体验自身的发展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
古人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为了让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勇敢地说“我能行”,一是为学生拓展表现的空间。除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参与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文娱活动来激励学生,如,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背书竞赛、诗歌朗诵、作文竞赛、戏剧舞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有特长的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拥有表现的机会,实现其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然后引导他们将自信与自尊内化为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二是采用评语激励法肯定学生的长处。富有情感的评语,是学生自信的催化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才会增强,表现欲就会被激活。
三、要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优点。教师应该像采矿工人一样,善于寻找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随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一位老师在检查诗歌预习情况时,让一个平时比较贪玩的学生背诵诗歌,结果这位学生背诵得很好。老师说了一句:“某某同学很有超前意识呀。”似乎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然激发了这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后每学期一拿到新课本,他就开始着手背诵古诗文等要求背诵的内容,其他课程也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
此外,学校应当运用各种奖励机制,制定多种奖励办法。除“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奖励外,还可以设立进步奖、各类竞赛奖、单科成绩奖、各类活动奖,如优秀播音员、优秀节目主持人、文明标兵等等,奖励面可以适当放宽。凡是有学生活动的地方都可以设立奖项。在学生的眼里,奖状绝不是一张纸片,而是荣誉的象征,最能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使他们变得自爱、自强。实践证明,这确实是激励学生进步行之有效的办法。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家孔丘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主张,作为今天的教师,不应该只重视文化课的成绩,漠视和冷淡所谓的“差生”。应该继承和发扬前人的精神,为國家建设培养各种层次具有良好思想修养的人才。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