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经济学理论课中的应用

2015-10-21刘岩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经济学课堂教学

刘岩

[摘要]“参与式”教学法一改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或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参与式教学方法特点的基础 上,结合经济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对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问题作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经济学 课堂教学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科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学科,该学科课程在资源配置、供给需求、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理论依据,其体系庞大、内容繁杂。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学科相关课程产生兴趣,扎实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是本科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

参与式教学法起源于英国,最初是英国的社会学家在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的一套社会学理论,研究发现只有让受援地居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这套理论于二十世纪末引入中国,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运用到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现在的“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强化教与学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反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做主人翁,主动学习,不断创新。

参与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学习者的“学”。人本主义认为:人的自我的形成不是靠外部的灌输或行为的塑造,而是依靠个体自身的体验或经验来实现。传统教学法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者的“学”,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参与式教学法,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满足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积极领会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2.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媒体,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游戏教学法、示范和指导练习、辩论法。

3.注重对学生肢体、语言、思想和情感等智能因素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法只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上,忽略对学生其他智能的培养。而参与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对多元智能的培养,让学生的肢体、语言、思想和情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各方面智能因素,从而能产生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4.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领导与协调能力。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机会和开发领域,让参与者能大胆畅谈,各抒己见,为学生积极思考创造了平台,有利于学生展示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学习者在相互合作、交谈、互动的时候,领导与协调能力也被慢慢培养起来,在社会交往及积极地人际关系方面也必将有所收获。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经济学理论课中的应用与实践

由以上特点可知,参与式教学法强调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众所周知,经济学理论课(如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濟学等)多用数学模型、图表、公式来表达,抽象难懂,学理论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与实际相结合。参与式教学通过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引入,及对社会经济学案例和现实经济问题的具体分析,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使其枯躁深奥的理论更易接受。

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到本科高校经济理论课程教学中,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1.完善参与式教学法所需的条件

满足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条件主要有:一是班级人数以30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课堂教学的时间又很有限,教师就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参与的情况,学生也不能全面参与进来,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二是有与之配套的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制度,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中花的时间再多,考试未必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不愿意花时间查阅资料,参与发言、讨论或辩论等。三是要求教师知识面广、反映能力强且有幽默感。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能时刻认真地听,快速思考,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否则讨论就可能变成泛泛而谈,或者变成无休止的争论。

2.明确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完整的参与式教学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组--课堂讨论--成果演示--小组评论--教师总结。但教师也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灵活选取部分步骤实施参与式教学法。

首先,提出问题必须是思考性强又有现实意义的综合性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定要结合社会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其次是分组。每个小组人数一般4-6人,具体任务可以进行明确分工。三是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四是成果汇报。要求各小组用多媒体投影的形式将成果在15分钟时间内向大家作介绍。五是小组互评。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点评其他组的成果。六是教师总结。由教师以教学中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教案或课件)发到公共邮箱,让学生充分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参与做好准备。

整个课堂上的参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一是提问式的讲课方式。可采取先讲个案例,再向学生提问,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做出最终的结论。如讲解“弹性理论”时,引导学生们分析出“谷贱伤农”的道理;讲解“价格歧视”时,引导学生分析“优惠券”使用的经济学原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鼓励学生问,学生或教师答。因为学生在主动问问题的时候,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的。

二是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可以是分组讨论,也可以是辩论。分组讨论,先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讨论,再推举代表在全班发言,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辩论,需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查阅资料,查找论据,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记忆,活跃思维,效果极佳。

三是学生体验做老师的感觉。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出部分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非重点内容交给学生讲授。如,把微观经济学中“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交给学生讲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推荐一名成员作15分钟的讲授。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如资料查询、讲义撰写、课件制作、讲授演练等。最后对各组讲授的情况进行评价。每个学期进行两三次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課后参与的方法可以是布置开放式地、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或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章节中课堂内容结束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正确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学生可以以小论文、读书心得或实践报告等形式上交。这样课后学生仍然能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充分消化和运用了知识,并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学理论课是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课程,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使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取得最佳效果,在现阶段的经济学理论课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注意解决好探究与交流的时间与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矛盾。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更多的是零碎的、跳跃式的,系统性较弱,有时参与的形式和内容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教师必须牢记用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理顺知识体系。并把思考和探究放到课外,通过布置预习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借助互联网这个非正式学习平台,创建“班级讨论区”,学生上线提问、在线讨论,教师直接发帖回答问题、在线点评和指导,共同完成课前准备工作,保证课上参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与平等性。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马太效应”。自身能力较强的学生,踊跃参与使能力更强,而自身能力较弱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使能力更弱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教师要对那些羞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创造机会。

最后,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不仅包括传统考核法中的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还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表现,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评判,一是看参与积极性,可借助参与次数或参与频率指标来考察。二是看参与效果,如学生在小组展示中发表的观点是照搬别人现成的结论还是深思熟虑后研究的结果。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可将考核制度定为:平时出勤20%+期末考试40%+参与积极性20%+参与效果20%。

[参考文献]

[1]梁琳娜,樊峰岗.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6):100-101.

[2]窦强.参与式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J].青年文学作家,2011,(6):46.

[3]罗瑞珍.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J].经济师,2010,(2):134-135.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沈阳)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经济学课堂教学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