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筑结构安全性探究

2015-10-21杨海杰

装饰装修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问题

杨海杰

摘要:所谓的建筑结构安全性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施工过程使得建筑物在有限的试用期中满足人们对其的各种需求。即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能够承受不同的作用压力而不产生损伤,在正常的维护中具备耐久性。本文从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当前建筑结构存在的安全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问题

一、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在偶然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对于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例如抗震结构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结构原则,对于不同的受压水平调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结构工程中最关键的指标,主要受结构设计与施工水平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由此一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被放在了第一位。建筑结构材料价格部分在整体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优质材料的选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具有极强的性价比和可行性。

二、建筑结构存在的安全问题

1.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缺失

过去的汶川大地震与玉树大地震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虽然我国不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带,但是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增加能够避免偶然性的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中,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重点,加强建筑结构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使之在地震坏境下也能保持固定的结构,从而减少因灾害而产生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建筑过程的偷工减料

在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由于建筑過程中的偷工减料造成的。一方面,建筑施工单位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利益在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降低使用材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人员为了图一时的轻松在工作过程中偷工减料,这种种偷工减料的措施都会使得建筑结构中的质量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3.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

建筑设计是施工工程开展的前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通常表现在建筑设计者的经验不足,无法对于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产生偏差。除此之外,部分建筑设计师过分注重建筑的美观而忽视建筑结构的质量问题,没有将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物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对于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的是难以及时调整变更的硬性伤害,应尤其注重。

三、实现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方法

1.因地制宜,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我国的地形丰富多样,在对不同地形进行建筑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尤其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规范。根据不同的地区建筑确立不同的标准,因地制宜,使得整个建筑工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我国近年来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将抗震结构设计摆在首位。虽然地震的破坏力极大且不可准确的预测其发生时间,但是对建筑结构加强抗震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抵御自然灾害的一种有效手段。

2.完善建筑工程安全检测技术

通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我们发现,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着渗漏、裂缝以及剥蚀等质量通病,其中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影响最大。在检测裂缝的问题上,主要采用超声波法和声波跨孔法,在检测结构材料的强度问题上适当选择回弹法和钻芯取样法,对于结构内部的缺陷一般采用射线法和超声波法。在各种检测技术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失,例如回弹法检测畅爽结果只能反映建筑结构的表面强度,而内部强度的测量只能选择其他方法;超声波法对作用对象的要求必须具备两个相对的临空面且其穿透能力有限,易受到钢筋或其他结构的内含水量影响,进而印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射线法对于被测对象有一定程度上的伤害,所以也不是一种绝对安全的检测方法。建筑工程安全监测是一项高技术的工作,其设计的工作层面非常复杂,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对现有的安全监测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3.加强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建筑结构的耐久可以保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使之在受到局部破坏的同时保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建筑破坏造成的损失。在很多建筑设计中,建筑人员片面注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而忽略对环境影响下的结构耐久性的重视,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其内部钢筋的生锈而导致整体结构承载力的降低,为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在确保建筑结构承载力的同时也要增强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来抵御事故和意外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加强整体建筑工程的风险抵御能力。此外,结构的牢固性主要使得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冗余度,用来抵御地震、泥石流、爆炸等带拉床灾难荷载,以减轻灾害损失。

4.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建筑工程前、建筑工程中喝建筑过程后的管理还包括对设计者、施工者、住户以及监管部门及制度的管理,所以,要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化,就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为设计标准,在施工方法中明确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要求,将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一个施工员工的身上。另外,在建筑物投入使用的阶段中,要注意加强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建筑物在有限的使用期内安全使用。对于建筑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应该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建设的新时期,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上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而要针对我国建筑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从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完善建筑工程的安全监测技术、加强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以及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管理这几个方面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中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使我国的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切实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关于土木建筑结构安全性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李伟,段艳艳.对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3).

[3]吴磊,陈云波,何伟秦.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

[4]俞海.浅谈如何做好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猜你喜欢

建筑结构安全性问题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