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2015-10-21王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数量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更加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关系到工程结构的整体质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表面裂缝甚至贯穿性裂缝的现象,进而影响工程结构的防水性与耐久性。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为有效解决工程施工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
一、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规模较大,整体要求性高,混凝土施工浇捣与养护都会出现大量的水泥水化热,由于工程体积大,这些大量的水泥水化热不能及时的散发,出现混凝土外部温度低于内部混凝土温度的情况,由于这种大温差,加上混凝土表层体积的膨胀差异,混凝土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有效减少水化热,尽可能的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差温差处于25℃以内,使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处于规范的 15℃以内。同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面较大,因此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连续浇筑,不能留有施工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还应该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制定合理的浇筑方法,如果施工块体的结构稀疏配筋或者厚大无筋,则应该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在混凝土中掺入合理毛石,通过减少水泥量,来有效减少水化热。
二、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一)大体积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该满足三到四小时,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时间应该小于30分钟,并切忌在运输途中加水。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应该进行取样测量,分析混凝土坍落度,如果混凝土坍落度与八泵的要求不相符,就应该适当添加减水剂,使混凝土配比达到相关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应分面积作业,所分割的面积应该保证大致相等,在相应的作业区内使用分层法进行退坡浇筑,分层浇筑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一个坡度、分段定点、顺序推进、一次到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所使用的振捣棒应有前排与后排:前排的振搗棒对浇筑点混凝土进行振捣,后排的振捣棒对斜坡处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点是快插慢拔,这样有利于保障混凝土实密性。振捣捧的插入深度为10厘米,且各个插入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40厘米,每个插入孔的振捣时间应处于1 5s至30s之间,具体的参照标准时混凝土开始泛浆并且没有气泡冒出。
混凝土在浇筑后应该分三次进行抹压定型,第三次操作时应使用铁抹子对表面进行搓平,这些操作都应该在终凝前完成,以防止混凝土塑性裂缝的出现。混凝土浇筑还应该连续进行,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混疑土连续4h不能进行浇筑,就应该进行应急措施:对已经浇筑的混凝土插中12短筋,筋的长度为1米,相互间距离为05m,呈梅花形状分布。
(二)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设计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会在入仓后2到3天达到最高温,其后不匀速降温的时间为10到30天,混凝土温度与周围气温间的差异减小,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会有15%- 25%的收缩,因此会出现早期的结构裂缝;在这之后的3到6个月里,混凝土收缩会达到60%-80%,将出现中期裂缝现象;再到12个月的时候,混凝土收缩将完成95%,将出现后期裂缝现象。相关的实践表明,混凝土结构裂缝大多属于早期裂缝。可以通过减少温度应力的方式来取消收缩,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将总温差分成两个部分:根据第一部分的温差时间周期将结构进行分段,每一分段的长度应该尽可能小,还应该具体结合施工缝,进而有效减少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的施工后期将多个分段进行整体浇合,整体的工程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收缩,两个部分的温度应力之和比混凝土最初设计的抗拉强度要小,这正是混凝土后浇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要点包括:后浇缝的间距设置的考量因素主要是有效减小温度应力以及充分结合施工缝;在施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应该是20厘米-30厘米;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该在混凝土施工40天之后;后浇带的宽度应该充分满足施工的便利性以及应力分散,一般情况下的宽度是700- 1000mm;后浇带的钢筋可以连续不断,也可以断开,两种方式都应该在施工前清理干净。
(三)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要预先埋测温管,测温管与测温线的布置应该严格依照测温的平面图进行,预埋测温管时要与钢筋相互绑扎,避免因为位移而受到损坏。测温线一般有两根,在预埋时应该对线的上端进行标记,用以区分深度;测温线应实现采用塑料进行包裹,用以防潮。施工方还应该配备相应的高素质专业人员,配备相应的电子测温仪,保障混凝土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一定要连续进行,对于每一次的测温数据,都应该与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标准进行比对。
(四)大体积混凝土机械配备
良好的机械设备是保障混疑土施工浇筑连续性与施工结构整体性的必要条件。如果采用一般的商品混凝土运输方式,则具有距离远以及花费时间多的缺陷,也会极大的影响混凝土对施工地的供给情况。混凝土如果运输距离过长还会极大的不利于混凝土裂缝控制,进而给施工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该配备有多种规格的混凝土搅拌机,在施工现场直接设置搅拌站,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五)严控混凝土坍落
在输送混凝土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不足的情况容易堵塞输送管道,也会影响施工的连续性;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容易在表层钢筋下产生水分,还会使表层的混凝土出现细小的裂缝。所以,要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具体应该处于120毫米-180毫米范围内。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充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要点,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糙所,使技术要点得到落实,进而有效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实现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亮.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06)
[2]赵人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
[3]李韶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
作者简介:王玥,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