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化学课堂教学播一粒人文的种子
2015-10-21杨小波
杨小波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重视情感教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教学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且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是一个以情感为动力,涉及师生、生生认知、心智、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动态的人——人系统。
学生的情感需求,既表现为对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和谐、理解和受纳的欢愉气氛的追求,也表现为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及由于参与而来的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还表现为由师生真诚情感引发的对教师的信赖与崇敬,进而产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教学的关注,通过正确的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轻松学习、快乐生活。
中学化学与生活中的污染问题息息相关,学生们平时生活的周围也受到了很多环境破坏的影响,使得我们生存的环境质量大大下降。如何有效保护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将学生分配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就学生周围环境问题制作出调查报告,并展开调研,提出学生的解决方案,之后参与小组对比竞赛,选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和方案制定的最好的一组。通过与环境结合的调查过程的展开,并且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已经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结果,程式化的教学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由“关注知识的结果”转向“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动的参与;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先自己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失败,因为课本上讲到氢氧化亚铁是白色沉淀,而学生制出的是红褐色的沉淀,然后引出实验失败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因为学生制出的是氢氧化铁沉淀而不是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被氧气氧化后生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由此说明学生在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过程中引入了氧气,所以此实验必须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才能成功,那么环境中的氧气来源于那些方面呢?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同学们共同讨论得出实验过程的氧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环境(空气)中的氧气,另一方面是溶液中的氧气。再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排除这两方面的氧气,学生继续讨论,最后得出,环境中的氧气可以通过在溶液中滴加煤油的办法来隔绝空气,进而排除氧气,溶液中的氧气可以在配置溶液时采用煮沸的蒸馏水来配置,这样把所有氧气排除掉,就可以制备出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中学化学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有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化学思维品质的训练,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辩证性、多向性和敏捷性。
首先,以疑激思,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探究活动的设疑作用,使学习内容问题化,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探究活动的有效完成创造条件。其次,以探究为基础,通过比较、概括、综合,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乙酸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在2mL乙酸溶液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现象如何?
(2)将少量CuO粉与2~3mL乙酸溶液共热,现象如何?
(3)取冰醋酸少许与少量NaHCO3粉末混合有什麽现象?
(4)向2mL乙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由会怎样?
(5)在冰醋酸中加2~3粒Zn粒呢?再加入少许水呢?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教师起着多重作用: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组织者;二是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期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化学课偏重实验,这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互动空间,有利于教师调节学生情绪、赢得学生的信任、融入学生团队。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实验课的机会,在保持学科严谨特点的同时,使自己很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求證和实验当中,参与到支持、协助学生的学习之中,并为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成功感到由衷的欣喜。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失误,严格地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信任。综上所述,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把握化学教学的规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善用表扬和批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化学成绩及个人素养和品质。
总之,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把握新课程理念,以化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人为本,自觉推进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