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红色资源 激活红色基因

2015-10-21郴州市委党史办

湘潮(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因革命红色

郴州市委党史办

一、红色基因在桂东的孕育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所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址和各种历史文物;包括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党的领导和组织原则,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包括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建的历史功勋,革命理论生动故事和谆谆教导;包括革命战士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包括长期形成并得到实践检验的我党我军的三大作风、三大传统和三大法宝。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为民族解放英勇不屈精神、长征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面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压迫,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共产党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对党、对祖国由衷的热爱,满怀载德报恩的深厚感情踏上了建设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前辈,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深深扎进心里,熔化在血液中,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基因。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基因,让青春常驻,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中国人民这组顽强不屈的基因,顶住了国际压力,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走出了三年困难时期,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奇迹!

2014年4月,习近平在参观了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后指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桂东,丰富的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桂东人中孕育、传承和发扬。

1926年6月,中共桂东支部在县城江西会馆成立,给灾难深重的桂东劳苦大众带来了希望,桂东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8年3月,毛泽东率部下湘南策应湘南起义,途经桂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发展党的组织,在沙田颁布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为建设人民军队指明了方向。8月,又率部进抵桂东迎还红军大队,保住了井冈山红军的有生力量。

1934年8月12日,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在桂东寨前誓师西征,拉开了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在桂東撒下了长征精神的红色种子。

1949年6月16日,北上先遣队解放桂东,成为湖南第一个解放的县。

中国共产党人在桂东这片土地上繁衍的红色基因,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组重要组成基因,成为激励桂东人民改革开放、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

二、红色基因是桂东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支柱

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陈毅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点游击区域。毛泽东、朱德、陈毅和红军战士的许多生动事迹在人们中传诵,而且越传越神,越传越感人。润物细无声。演绎成桂东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不忘长征二万五”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表述。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桂东贯彻落实毛泽东“六二六”指示,掀起大办合作医疗高潮。遵循毛泽东“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并重的方针,至1974年,摘掉了昔日的高疟区帽子,成为全省第一个将疟疾患病率控制在万分之一的县。为巩固成果,扩大无疟区域,牵头召开湘赣两省七县灭疟联防会议,制定《灭疟联防章程》。省卫生厅在桂东召开全省灭疟现场会,推广桂东防治四病(疟疾、钩虫、钩体,丝虫)、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猪圈牛栏、改环境)群众运动。在很短时间里,全县改井824口,改厕376间,改灶47个,改建猪牛栏117间,兴建禽畜圈1059个,办沼气池82个,其改水经验,被《湖南日报》报道。

在国家和政府没有一分钱投资和补助的情况下,建设这样普遍的工程,靠的是群众运动,是自力更生的精神。党的号召和执政方针一旦注进群众路线后,就必然出现勃勃生机。桂东在合作医疗事业发展中,着眼于长远,立足于本土,依靠群众,开发中草药生态资源。至1978年,创办种药场338个,种药2.3万亩,药材收入14.5825万元。中草药加工炮制房164个,仅1978年,采集中草药27万斤,节余合作医疗基金17万余元。《湖南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发表《桂东自力更生医药,巩固发展合作医疗经经验的调查报告》。国务院授予桂东“自力更生办医药先进县”光荣称号。

桂东以革命老区自豪,以边远山区自立,以穷思变图强。先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红色的基因就要在这生根发芽,群众是繁衍的土壤,红色的根基就在群众。

桂东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高水冷气温低的”高寒山区。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农林牧同时发展的方针,经过了本地种改良种,高杆改矮杆,汗土改稻田,迟熟改早熟,单季改双季的艰苦探索,最后以人力胜天的精神,实现了全县60%以上的双季面积,但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县委得知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领头研究水稻杂交的消息后,便立即决定支持县农科所投入研究,成立以郭名琦为主的科研攻关小组。1974年,桂东成为全国3个杂交稻栽培试点县之一。试验成功后,县委成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指挥部”,扩大杂交水稻大田生产实验面积,平均亩产591.5公斤,农科所所种植的56.81亩,亩产611.6公斤,得到中央首长的认可和好评。1979年,县农科所“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研究”获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猜你喜欢

基因革命红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事件
基因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基因搜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