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脑脊液置换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5-10-21黄翔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治疗

黄翔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脑脊液置换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时间段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计80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范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其中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治疗后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前后脑脊液相关指标的检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脑脊液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差异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总蛋白均值为(0.2±0.1)g/L、葡萄糖均值为(2.9±0.3)mmol/L,氯化物均值为(130.6±4.3)mmol/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人工脑脊液置换方法进行干预,对结核性脑膜炎有确切疗效,且可改善脑脊液相关指标,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

在临床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推荐治疗方案为将抗结核性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但近来临床研究中发现,受到患者血脑屏障因素的影响,本方案下大量药物的使用受到局限,并且隐匿性的结合病灶也会导致治疗难度的加大[1]。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有关研究资料中提出在常规药物干预的同时联合人工脑脊液治疗治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为进一步探讨分析人工脑脊液置换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将时间段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计80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范畴,随机分组下应用差异化治疗方案干预,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时间段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计80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范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其中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2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20~65周岁,平均为(39.6±2.7)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症状;实验组患者中,2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20~65周岁,平均为(40.9±2.3)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共收治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以及强的松。使用20.0%浓度甘露醇作为脱水机,配合应用保肝药以及复合维生素进行治疗。

1.2.2 实验组

实验组中共收治4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之上接受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遵循腰大池脑脊液成分以及含量标准,制定人工脑脊液配置处方(6.279g剂量氯化钠,0.353g剂量氯化钙,0.216剂量氯化钾,0.488g剂量氯化镁,1.932g剂量碳酸氢钠,0.358g剂量磷酸氢二钠,0.6g剂量葡萄糖,加入蒸馏水定容止1000.0mL,常规高压消毒后使用),行人工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患者常规行腰部穿刺处理,缓慢放出脑脊液,放出剂量在8.0mL~10.0mL范围内,然后注入体积一致的人工脑脊液,重复以上操作3次~5次,最后一次注入2.0mg剂量地塞米松以及50.0mg剂量异烟肼。置换频率为3d/次,共置换7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治疗后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前后脑脊液相关指标的检出情况。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为:(1)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脑脊液检查连续2次以上无异常;(2)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脑脊液检查经有轻微异常;(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脑脊液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脑脊液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差异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总蛋白均值为(0.2±0.1)g/L、葡萄糖均值为(2.9±0.3)mmol/L,氯化物均值为(130.6±4.3)mmol/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脑脊液指标对比

3 讨论

Fishman于1998年首次提出了人工脑脊液的概念,认为相对于生理盐水而言,以人工脑脊液完成脑脊液置换治疗,能够达到冲洗与引流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发挥对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后续已有的动物实验中分析结果表明[2-3],脑组织污物在生理盐水的冲洗下可能出现脑动脉扩张收缩的反应,而应用人工脑脊液则能够有效避免该问题[4-5]。

本研究中将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应用于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中,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脑脊液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差异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总蛋白均值为(0.2±0.1)g/L、葡萄糖均值为(2.9±0.3)mmol/L,氯化物均值为(130.6±4.3)mmol/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将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离子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值与人类脑脊液基本一致[5-6],因此不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高,且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在短期内具有促进脑脊液相关指标恢复的价值。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人工脑脊液置换方法进行干预,对结核性脑膜炎有确切疗效,且可改善脑脊液相关指标,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王文.脑室外引流人工脑脊液置换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40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3,(12):195-196.

[2] 李创华,刘运生,刘宏伟等.人工脑脊液冲洗治疗对实验性大鼠脑外伤后低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3):206-209.

[3] 解登梅,乐鹏,李敏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浓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4):298-300.

[4] 蔣坤琼,韦美进.脑脊液引流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4):511-512.

[5] 蒙云,陆少波.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脑脊液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12(2):132-133.

[6] 周丽华.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对儿童感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23-124,130.

[7] 赵娜,李冬梅,贺恒鹏等.脑脊液乳酸和β2微球蛋白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1):48-50.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