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10-21陈莉
陈莉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治疗产后出血患者时使用B-Lynch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产后出血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B-Lynch缝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B-Lynch缝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出血量,并缩短止血的时间,更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B-Lynch缝合 剖宫产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近几年,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数量越来越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研究认为,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而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宫缩乏力是导致其出现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才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在本次研究中,对剖宫产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了B-Lynch缝合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4例。对照组年龄在20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5.6)岁;孕周为36周-42周,平均孕周为(38.8±1.6)周。观察组年龄在20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5.6)岁;孕周为36周-42周,平均孕周为(38.8±1.6)周。108例患者中37例为经产妇,71例为初产妇。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B-Lynch缝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子宫进行纵向挤压,在患者出血明显减少或者基本停止的基础上进行B-Lynch缝合。在患者子宫下段切口的右侧切缘下方的2cm处用带针1号进针,穿透子宫下段的肌层和蜕膜层,在经过宫腔后从对应切口的上缘2cm处出针,将可吸收缝线拉向子宫的底部,在距离宫角3.5cm处绕过子宫的底部到达子宫后壁,在子宫后壁的右侧将前壁缝合的相对应处和子宫体中部由上而下地垂直进行1针褥式缝合,达到肌层。在出针后,缝线继续向下,直到右侧的宫骶韧带上方,由外向内地向宫腔斜行进针,在左侧的子宫骶骨韧带的上方进行水平出针,从而缝合子宫左半部;子宫右半部的方法与左半部相同,但是方向相反。最后用可吸收的缝线将子宫切口进行连续缝合,观察患者子宫是否转为了粉红色,是则常规关腹。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进行对比。有效标准:患者的阴道流血速度在50mL/h 以下,且子宫逐渐收缩,患者的尿量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标准:患者的阴道流血速度在50mL/h 以上,且子宫的收缩不良,尿量在30 mL/h以下甚至无尿,生命体征出现恶化。
计算阴道流血量的方法为:在产妇臀下放置特制的棉纺会阴垫,收集阴道出血,之后称量会阴垫的重量,同时减去其本身的重量,即为患者的阴道出血量[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2%(46/5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54/5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对比
3 讨论
研究发现宫缩乏力所导致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75%左右,也是导致我国孕产妇发生死亡的首要原因[4]。通常在治疗时通过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方式就能够有效处理,但是由于子宫体内具有缩宫素的受体,因此当受体位点饱和之后,无法起到有效的收缩作用,而大剂量的使用缩宫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一些难治性的宫缩乏力导致的產后出血患者来说,常规的处理方式就无法奏效。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B-Lynch缝合治疗的方式,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通过B-Lynch缝合,子宫会呈纵向的压缩状态,子宫壁间的血管也会被挤压,从而将血窦进行被动关闭,使出血能够迅速停止。其治疗原理就是通过机械性的捆绑、缝扎、压迫使患者的子宫处于纵向的压迫态势当中,由于子宫壁中的弓状血管得到了有效挤压,因此使盆腔的动脉搏动压得到了有效降低,使血流显著减少,并关闭血窦形成局部的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5]。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来说,这种治疗方式保证了患者生殖器的完整性,而且不会影响卵巢本身的内分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B-Lynch缝合术当中,必须对进出针的部位进行选择,注意缝合线在子宫的下段后进行缝合时其进出针的部位必须与切口的部位在同一个水平上。在缝合打结时用力要适度,因为如果拉线过松,子宫壁无法得到有效的收缩,反而可能导致手术失败[6]。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B-Lynch缝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出血量,并缩短止血的时间,更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玉华,周洪贵,李佳平等.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运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4):312-313.
[2] 陈慧连.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1(15):754-756.
[3] 李庆文,李星华,刘龙江等.改良B-Lynch缝合术处理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16(26):467-468.
[4] 周健,裘佳敏,李婷等.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16(18):614-616.
[5] 郅玲玲,马秀华,王会芝等.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5):559-560.
[6] 张国正,杨金英,丁文等.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行B-Lynch缝合术对减少产后出血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788-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