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报提升办刊质量对策研究
2015-10-21邓新云
邓新云
摘要:高职院校学报存在同质化严重、影响力低下等问题。通过分析学报存在的主要弊端,探寻和研究适合高职院校学报发展的创新对策,强调改变传统办刊模式、突出栏目高职特色、学科特色、地域特色等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学报走出困境、拓展应有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理念和办刊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报;办刊质量;栏目特色;对策
一、引 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越来越突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随着高职院校声誉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报也越来越受到学术期刊界的关注。高职院校学报立足高职、研究高职、服务高职,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与普通高校学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服务院校是高校学报创办的初衷,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校社会职能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服务院校已不再是高校学报的最重要职能,学报也相应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目前,高校学报正在实现由“为学校服务”向“为学科服务”的转变,这是高校学报开放的体现。而高职院校学报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是以内稿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经费都是来自学校的财政拨款,这类学报大多还在固守“为学校服务”的封闭、保守的办刊理念,这是缺乏战略眼光的一种表现,也是高职院校学报严重依赖学校的一种表现。高职院校学报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深化自身内部的改革,提升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以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是值得高职院校深入、系统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学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办刊模式传统单一,影响力低下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学报一直是以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内向性”和“综合性”常被看作是学报的两大属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学术期刊数量激增,学报传统的办刊模式已经显露出它的弊端和落后。高职院校学报由于受众有限,刊物的影响力普遍低下,社会效益差,经济效益几乎谈不上。如果用影响因子、转载率等考查指标来衡量高职院校学报的质量,可能很多高职学报都将处于无从比较的尴尬境地。正如有学者所言:“当下的高校学报恐怕连所谓小圈子传播都没做到,大多数学报都居于‘谁写谁看、‘作者就是读者的传播的尴尬境地。”这其实不只是高职院校学报的悲哀,更是高职院校的悲哀,是所有高职教育从业者的悲哀。也许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学报作为现实的存在,更应该重视自己的质量追求。
(二)刊物同质化严重,栏目特色不明显
高职院校学报绝大多数都是综合性期刊模式,几乎无法与专业性期刊相提并论。由于综合型模式的限制,学报每期的内容必然是多学科的“大拼盘”。栏目设置雷同,相似度很高,比较难得找到让人眼睛一亮的有特色栏目。一所高职院校学报的栏目名称是“管理探索”、“教学改革”、“科技应用”,另一高职學报则可能是“管理与实践”、“教研与教改”、“技术与应用”。栏目设置如此相似,刊载的内容大同小异也就不足为奇。而这“大同”中的“小异”,却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这往往就是各个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学院的主打特色专业刊登的为数不多的专业特色论文和地域特色论文。
(三)稿源不足,刊发论文总量偏低
不少人认为学报为学院职工发表科研成果的阵地,论文一经发表,除了发放一定的稿酬,并计科研分,应该不愁稿源。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真切地感受到高职院校学报稿源还是比较匮乏,优秀的特色稿件更是难以征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报定位模糊,刊发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力低等等,导致学报所在学院的不少专家、学者对本校的学报的认同感也不高,他们不肯屈尊在这样的刊物发表论文。可想而知,哪怕校内就有高质量的论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征集到的。也由于高职院校学报专业特色不明显,难以吸引某一专业领域的核心读者和作者,想要获取高质量的、名家的稿件概率相比其他学术期刊就少得多。稿源不足,优稿奇缺,是困扰不少高职院校学报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创新对策
(一)办刊模式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报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革实现新的办刊形式,更新办刊观念,调整办刊方针。不一定要办成千篇一律的综合性期刊,也可以通过与专业期刊联合办刊的形式,实现转型升级。借助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高职院校学报还可以借助与企业校企合作的优势,借助职教集团、科研平台等专业途径,尝试与企业联合办刊。当然要突破现有的办刊模式,以学报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报所在学校的创新决策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二)突出高职特征,体现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其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学报要区别于本科院校学报,办出自己的特点,栏目设置上可借助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发挥专业优势、校企合作优势等,突出高职特色,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而学报要体现高职特色,其主要抓手必然是服务高职专业。服务专业并不是指高职院校所有专业,而是各院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比如化工类高职院校学报毋庸置疑最要体现和突出的是其鲜明的化学化工特色学科和其相关专业,学报每期都可重点推出这方面的优秀论文,这对从事化工行业的读者还是有一定吸引力,也可培养固定的校内外读者群,从而不断扩大学报的影响力。
(三)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高校当然要有地方特色,高职院校学报最有可能引起学术期刊界关注的就是反映地域特色、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院校专业特色的地方特色栏目。不少高职院校学报在特色栏目建设这一块,做出了有益而成功的尝试。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珠三角研究”,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巢湖文化”,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洞庭湖研究、屈原研究”等。高职院校学报基于其地域特点,也会征集到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论文。这些论文地域针对性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价值。但由于这些文章散落在综合性的学报中,没有标签性的特色栏目做载体,很容易被人忽视,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就大打折扣。高职院校学报要勇于创新,借鉴其他成功的地域特色栏目经验,重视并挖掘特色论文,打造新的地域特色栏目。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学报享湖湘文化之得天独厚优势,针对其中的炎陵文化、株洲精神等等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通过彰显地方特色,学报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
(四)征稿方式灵活多样,优选特色论文
学报编辑部不能只是坐等自然稿源,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得稿源。学报编辑部除了发布日常征稿通知,还应开发和建立校内外核心作者群,经常性地与其约稿。学报编委会成员很多就是校内核心作者,他们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参加的学术活动多,可委托他们引荐一些校外的专家学者,有的放矢地与校外核心作者约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企事业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支持,发展他们成为学报的核心作者,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特色论文优先录用,持续跟踪作者,加强交流,建立情感联系,关注他们的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学报编辑部通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热忱的服务态度赢得各方作者的信任,有助于征稿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报质量是学报赖以生存的基础,学报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学报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学报从业者深思。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高职院校学报必须立足实际,从自身的行业性、专业性、地域性出发,改革办刊模式,体现高职特色,突出学科特征,更多更好地组织稿源,优化编辑部管理机制等。高职院校学报只有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勇敢地走出去,才能真正发挥学报服务高职、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尹志诚.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7.
[2] 任卫娜.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综述[J].中国科
技期刊研究,2014,(1).
[3] 陈新文.高职院校学报发展中的矛盾与对策[J].襄樊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 陈晓润.论高职高专学报校外核心作者群的建设[J].广
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