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若干思考
2015-10-21王丽娜
王丽娜
【摘要】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近几年来,我国产险公司由于诸多原因,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挑战。财产保险行业应当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争取好的规模效益;大力调整业务结构,深入差异化配置;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扩大资金运用总量,尽力提高回报率;实行价值管理,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 保险公司 盈利能力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险业面临的经营大环境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从经济增长的要素看,保险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增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推动。从行业层面上看,存在某些粗放的特征,如投入产出比低、人均产出不高、制度建设滞后、业务发展大起大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等。
1、保险市场发展方式粗放
进入到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当前我国保险业的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能力不强,部分公司主要靠快速增设机构、铺摊子实现外延式扩张,总体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结构也过于单一。加之非理性价格竞争问题突出,致使部分公司往往采取大幅提高手续费、账外支付等方式争夺保费;销售误导、理赔难、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挫伤了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保险企业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低层次阶段,许多保险产品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企业主要还是在引进产品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局部的开发和改进。
3、保险资金运用问题
保险资金运用在结构、收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现实困境,潜在风险不断积累。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从保险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看,保险业的发展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局面。“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处于矛盾和问题凸显期。目前,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在逐步显现,一些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
二、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险监管机构逐步取消了统一制定条款和费率的做法,改由各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自主地制定各种条款和拟定费率,实行费率市场化,这一改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费率市场化后,由于价值规律开始发生作用,以及目前各公司间的竞争主要仍在价格方面,长期形成的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惯性影响将得到改善。目前,中国大陆保险市场上的各险种费率普遍快速走低,很多险种的费率已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赢得市场,各家公司都相继扩展了保险服务领域,加大了服务的投入;由于竞争,从中介组织取得业务的价格不断攀升,居高不下;在竞争中,一些基层公司为了完成保费任务,暗箱操作,违规退费,乱支、多支手续费等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保险费率走低;另一方面承保费用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经营利润率,使获利空间变窄了。保险公司获利的另一渠道是资金运用收益。国际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曾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近几年,因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收益率较之以往有所下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尚在构筑中,投资风险大,以及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专业人材缺乏等原因,政府对保险业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一直持谨慎态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交强险在全国普遍范围内出现亏损,如果说过去粗放经营管理尚有利可赚的话,现在非精细的经营管理则可能无利润或亏损。
三、现阶段提高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思考
1、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争取好的规模效益
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民小康社会的实践,要求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险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这对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做大做强保险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快业务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保险业必须正确处理保费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没有保费数量的增长,谈不上发展,但保费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与效益,就会步入贫困化增长的歧途,使保险业的经营處于困难的境地,最终制约业务的发展。业务上规模,必须建立在有效益的基础上,在利润率低的情况下,业务规模上去了,还是可以争取到好的经营成果的。
2、大力调整业务结构,深入差异化配置
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竞争趋势日趋激烈,各家市场主体经营困难,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竞争层次和盈利能力,传统上“铺摊子”、“上规模”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被摒弃。要将核保、核赔、客户服务、财务管理、IT系统等支持性的职能和资源充分整合与共享,使保险企业实现服务标准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增强业务可扩展性,切实提高精算能力,准确计算出哪些是高亏业务、哪些是盈利业务,同时给予不同的差异化配置,来引导一线展业人员怎么做业务,怎么实现公司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3、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
当前,财产险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是竞争激烈,而引发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险种竞争过于集中,尽管财产险险种种类不少,但竞争主要还是围绕着企财、机动车、货运险展开的。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业务量不大,发展速度缓慢,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在这些险种的发展上下大气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适销的新险种就会形成一个市场,保险业应加快实施产品开发战略,一方面修改那些不太适销的老产品,使之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制新的保险产品投放市场,扩大保险市场容量。一般来讲,新产品上市后一段时间内,竞争不太激烈,其费率与保额的匹配优于老产品,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再者,其发展空间大,容易形成规模,增加业务总量。
4、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争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首先,要认真开展以核保、核赔为中心的全面业务内控管理,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核保将那些不可保风险坚决剔出;认真核赔,在充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骗赔、诈赔案件,挤干赔案中不应有的“水份”,合理降低赔付率。其次,要加强再险工作,根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和公司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細化各险种的自留额标准,将超出自留额标准的大的承保项目和高风险业务适时分保出去。通过分保,既扩大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分散了经营风险。再次,要重视开展防灾防损工作,要整合必要的资源(人力、财力),支持承保单位开展防灾防损活动,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安全教育,主动配合承保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尽力减少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率,在取得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降低赔付率,减少赔款支出。最后,要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对有效益的险种,大力发展,扩大规模;对赔付率高的险种,要及时查找原因,调整对策,降低赔付率;对那些难于获利,又一时扭亏无望的险种,要尽快淡出市场,待条件成熟时,再伺机发展。
5、扩大资金运用总量,尽力提高回报率
资金在运用中才能增值,我们要利用当前政策所允许的资金运用渠道,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在安全和效益的基础上,扩大资金运用总量,争取相对较高的回报率。从发展趋势看,保险公司应该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逐步放开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此,保险业应加快培养和引进投资理财方面的人才,认真学习国外保险业的投资经验,不断完善投资运行机制,在投资收益上有更大的作为,不断加大投资收益在整个经营获利中的比重。
6、实行价值管理,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保险业还比较普遍地存在“以保费规模论英雄”、以规模增长代替发展的现象,把保险业发展有意无意地理解为保费收入的增长,导致了过度竞争、偿付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弱、诚信状况不佳等问题。随着国际先进保险经营理念不断传入我国保险市场,以及政府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不断提高,追求有价值发展的理念将得到越来越多从业者的理解、认同和响应,市场主体将越来越注重业务品质的提高、内涵价值的提升和长远目标的追求,全行业将树立起价值增长理念和效益意识,并按价值增长的要求建立盈利模式,开展后援集中,大力探索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竞争层次和盈利能力,传统上“铺摊子”、“上规模”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被摒弃。
【参考文献】
[1] 陈诚:保险公司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创新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8.
[2] 丁少群、阎建军、卓志:谈我国保险市场垄断竞争型结构转变[J].商业时代,2006(9).
[3] 李迎春:当前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保险研究,2006(4).
[4] 潘锦、徐晶:保险服务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0.
[5]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孙玉梅:中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 周丽莉: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
(责任编辑:张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