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船创新生产模式与项目管理
2015-10-21易希林
易希林
【摘要】本文结合舟山船舶工业的造船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结合船舶工业的改革趋势,提出了现代造船模式的生产模式与项目管理的创新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加强创新
一、舟山船舶工业简述
舟山——一座在海上的岛屿,一个依海而生的城市,提及它的经济特色,自然是离不开“海洋”两字。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使海洋经济成为舟山的发展主题。围绕“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的发展战略,舟山调整布局定位,落实财政政策,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其中船舶行业更是重中之重。
作为第一支柱产业,舟山对此投入较大,既投入专项资金来支持行业重组和项目建设,还支持了相关服务、设计、研发等行业,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而努力。依托有利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以及世界船舶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舟山已基本建成完整的造船业体系,也有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时代背景下的窘境
但在当下的经济环境里,造船业由于曾经的投资热及刚过去的经融危机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疲软,船价低迷,造船产业面临较大的困境。在此种状况之下,舟山船舶工业逐渐显露出诸如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较低、造船技术传统、设计能力不强等矛盾。
舟山有不少造船企业、造船基地乃至以造船闻名的小岛,但自2011年起,因为能源过剩,波罗的海指数调整后,大环境持续低迷,造成航运业的不景气,带动了船舶工业也进入低谷,出现了人员流失、订单剧减、融资困难等难题,不复当年的盛世,更有许多小微船厂倒闭停业。
虽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之中,但因为相邻的沪杭甬三地经济实力较强反而制约了舟山的发展,不利于舟山在这波风暴中的突围,可见其抵御风险能力的薄弱。
所以,只有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才能重振士气、恢复其“海洋强市”的地位。
三、当代船舶产业的模式改革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经由改变传统造船方式来提升技术,加强竞争力,这是现代造船产业的必修课。
现代造船模式是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模式,主要由统筹优化的造船理念,面向生产的设计技术,均衡、连续的作业流程,严密精细的工程管理和高效合理的生产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我国自1995起致力于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形成标准流程、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系等方面有了显著成果。
但我国的船舶工业仍处在改革模式和产业的起步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禁锢,尤其是没有形成创新生产模式和项目管理的氛围,比如如何实现成本降低、周期减少的问题或者如何体系化工程管理等。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关乎着行业发展和走向,关系到中国船舶也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这需要从造船方式、企业机制、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进行變革。
四、创新生产模式、优化项目管理
(一)提高产业整合力度
首先对那些已经经营不善、效益不佳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通过项目间的嫁接,使之恢复活力,持续发展。其次对大中型且效益良好的企业进行产业集中,加速转型,分化订单,以构建合理优化的布局。
(二)建立行业标准体系
作为一项支撑技术,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船舶工业健康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套与现代造船模式匹配的行业标准体系并加以完善。这套体系主要从管理、技术、工作出发,进行规范化的建造及设计标准的建立,同时进行监督跟踪。
(三)提升设计研发能力
工业设计是转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关键环节。舟山市船舶工业设计基地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成为了浙江省特点工业设计基地。为应对行业瓶颈,并参照国内外历史经验,提出了设置船舶工业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设计研发能力。一来能够为行业内的各层次企业提供咨询、交易、设计、开发、测试等服务,二来能够整合资源,实现政府、企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三是借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其辐射功能,四是将其作为一个对外合作、宣传的窗口。
(四)建设产业创新机制
为了提高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既能提高生产量,又能节约成本,实现各部门有效沟通交流、协调合作的机制,减少后期的返工。
(五)开拓新兴市场
以往舟山的造船企业的目标市场为欧美,因为战后重建、经济改革、需求扩大等因素,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市场更值得在低迷背景下有所涉入。同时,发展非船产品或者船舶融资租赁业务也是造船产业转型的新途径,不断促进业务内容的调整,使船舶订单呈现多样化。
(六)重视政策引导作用
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有利于对现代造船模式的推行,所以要重视且加强其作用。一方面宣传贯彻相关文件,另一方面继续实施所有企业的改革,同时产学结合,加大研究力度以及采取必要的融资支持。
五、总结
随着世界航运中心向我国的转移,造船业的中心也将向我国转移,这对舟山的船舶工业而言是良好的机遇,值得把握。
舟山市在首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30家企业中占据6席,这既是对舟山船舶工业的肯定,更是对未来造船业的指引——如何整合资源、增强优势、完善自我,通过创新生产模式、推进项目管理,补强短板、发挥长处,为参与国际竞争,成为造船工业优势基地积累经验和实力。
这份被称为行业白皮书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高标准的行业规范,鼓励企业在设施设备、建造能力、产学结合、环保体系等方面有所创新,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非可持续的行业发展,促进先进产能的实现,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进入这个名单的企业不仅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也能够通过这些政策、融资、经营、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将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身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造船业发展方向的初步分析》.段正启,2008
[2]《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郭阳阳,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