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伟人的品质
2015-10-21王为衡
王为衡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了《邓小平传(1904-1974)》(以下简称《邓小平传》)。《邓小平传》主要记述了邓小平从少年时代到 “文革”中被打倒及复出工作后的重要经历。如果没有前七十年,也就没有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二十年。特别是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他后来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前提。所以,读《邓小平传》对于我们完整、全面地了解邓小平的生平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看来,读《邓小平传》,重在学习邓小平以下几点重要品质。
第一,学习邓小平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时,邓小平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邓小平16岁出国留学期间饱尝“工头的辱骂”、“生活的痛苦”,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当他有机会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他在填写“来俄的志愿”时写道:“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自此以后,无论是面对艰难的革命环境,还是个人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甚至面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低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动摇过。并且,邓小平坚信,中国要发展,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不行,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也不行,没有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
第二,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邓小平曾评价自己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激进派,而是实事求是派。他说:“我读的书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说起来不费劲,但要做到从理论到实践一以贯之地遵行,却不那么简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评价的那样,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思想特点。真理从来就是简明和平实的。1962年为解决农业生产困难、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引用“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俗语,来表达想方设法把生产和生活搞上去的愿望,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务实本色。在对“大跃进”运动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党的传统,有热闹的形式,但是归根结底,我们是实事求是地做深入的工作”,“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经常工作方面”。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作风把中国从走历史捷径的大梦中唤醒,重回必须依据宏图伟略按部就班实现历史的现实世界中”。
第三,学习邓小平爱民为民的伟大情怀。我们都熟悉他的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对于人民,如何爱之为之,邓小平往往不是生搬硬套地讲一大堆道理,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和实际,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邓小平传》中讲了这样一件往事。1941年10月,山西黎城县五六百名“离卦道”教徒,在汉奸、特务的控制下,袭击我抗日民主政权,投靠日本侵略者。这件事情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他敏锐地觉察到在边区群众教育工作中和文化宣传工作中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根据地召开了晋冀豫全区文化人座谈会。邓小平在会上提出,文化工作者要吸取这次教训,树立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观点,了解群众的生活和要求,用健康的文艺作品教育群众,让群众了解到共产党和八路军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和军队,积极投身到抗战中。会后,根据地组织起了剧团、讲演队、演出队、木刻漫画队,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开展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俯下身子去亲近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才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影响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
第四,学习邓小平勇挑重担的担当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从来都不是旁观者、平庸者,而是积极投入,敢于担当。特别是在艰难开拓新路的时候,这种品格尤为难得,也越显光彩。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被粉碎,转为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党中央和毛泽东纵观全局、运筹帷幄,作出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给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密级极高的电报,表示“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希望刘邓大军休整后,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不到10天时间,刘伯承、邓小平就率领12万大军出动,兵分三路,冲破国民党军队层层包围,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这样评价说:“刘伯承、邓小平他们进军大别山呀,那是纵井救人,跳到深井里去救人,自己就是很危险的事情,他们敢干。”邓小平的担当意识也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对待党的事业,不能讨价还价,拈轻怕重,面对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只有尽心竭力,才能善作善成;二是一旦做出决策,就要横下心来把事做成,应该思进取而拒退缩、行果断而少徘徊、敢担当而弃推诿。
第五,学习邓小平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谈到邓小平,人们总会对他“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生感兴趣,进而发问:他是怎样面对挫折和逆境的?除了理想信念坚定外,他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很重要。邓小平告诉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我之所以能经受住如此多的打击,是因为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不失望,因为我知道,政治犹如大海的波浪,人在上面时而上,时而下。”当然,单纯乐观也不行,说没有忧虑也不现实,这就引出邓小平在逆境中的第二种人生态度:忍耐和等待。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他就说了两个字:“等待”。忍耐和等待, 并不一定是消极无为地面对困难,有痛苦,也有智慧和期望。这就引出了邓小平在逆境中的第三种人生态度:观察、思考和判断。在江西的岁月,邓小平除劳动外,还不断地坚持读书、锻炼和思考。邓小平在逆境中的三种人生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谋事成事,需要的是战胜自己,要有信念、有智慧,更要有措施。苏东剧变后,邓小平的态度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谁也压不垮我们。他提出的应对之策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政党,开创未来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尊重自己的道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的伟人。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同时代的伟大人物可比喻为空中的巨星,当它们在地平线上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便不禁向它们瞻望。如果我们有幸能分享这种完美的品质,我们便感到鼓舞和受到陶冶。我们今天纪念并学习邓小平,意义也正在这里。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