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群团工作新高度
2015-10-21陈名杰
陈名杰
近日,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鲜明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群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群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推动群团事业发展提供了遵循。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海淀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要求,海淀区各群团组织在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发挥联系群众面广的优势,积极整合区域资源,确立大协作工作思路,通过合力搭建互联共享平台,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跨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在推进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群团组织工作新格局
海淀区党政军机关集中、高校院所密集,但长期受传统体制和思路限制,各单位群团组织缺少横向联系。为加强区域化群团组织工作,积极探索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方式,通过走访交流、活动吸引、骨干带动等一系列方式,打破体制和层级束缚,对区域内的单位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推动街镇建立了以团(工)委、妇联为核心,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驻区部队、高校、非公企业以及社团组织等单位组成的区域群团工作联合会议制度,形成了“一心多元”的群团工作新格局。驻区单位群团组织把资源注入属地,属地积极为驻区单位分忧解困,实现了联建联动、共融互促,有效提升了区域群团工作的整体合力,群团部门之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作用。
积极探索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群团工作机制。针对海淀区高科技人才多、服务群众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求高的情况,通过培育和发展不同行业的社会组织,拓展群团工作的领域和范围,满足不同层次特别是高科技人才服务需求。截至目前,海淀区有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700多个。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会志愿者协会,并在街道和乡镇成立了8个社会志愿者协会分会。为确保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在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联合会之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群团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对接工作机制。
完善以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为核心的议事机制,其中理事会成员由区社工委、区文明办、区民政局、区综治办等有关部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驻区高校,驻区部队、驻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地区分会组成。目前,联合会共有270多个团体会员,在各街镇、公共委、教工委、海淀园工委、海淀公安分局分别建立了地区分会和专业系统分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制定发布了志愿者联合会章程、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和志愿者联合会分会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规范志愿者注册和项目管理。截至目前,全区通过验证的注册志愿者达到52万多人,地区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率和支持率超过90%。
搭建阵地平台,促进服务品牌化项目化
海淀区各群团组织积极策划,把分散的教育资源有机联合起来,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共同营造全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爱在海淀”、“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系列品牌,如“永动的蓝立方”城市志愿服务、“快乐共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温情暖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健康伴你行”社区健康咨询、培训、义诊志愿服务。开展全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大赛、海淀志愿者嘉年华、海淀志愿者梦想行动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为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志愿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为群众了解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构建渠道。组织开展“俭以养德 向我看齐”微信秀活动,发动党员干部以腾讯微信为载体展示、分享、交流所在单位和自己在节俭节约建设、低碳绿色生活、环境保护实践等方面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条例》,在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围绕技术创新,培育争先创优活动品牌。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智能型、技能型员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设立中关村创新一条街,在软件、电子、机械自动化、I T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商业、卫生、教育、建设等行业,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在乡村旅游产业的打造和提升上,以“城乡互动·群团搭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手工工艺、插花技能、茶艺、餐饮摆台和烹饪技术技能比武活動,为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设立中关村周末大讲堂,拓展中关村核心区品牌。中关村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善于创造敢于担当的创业者,引领了科技发展的先锋,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各群团组织通过“专家讲理论、领导讲践行、模范讲精神、党员讲感悟”的形式,在社区、街道和学校开设中关村周末大讲堂,掀起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树立高尚情操等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从而进一步凝聚共识,促进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价值观,外化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转化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规范准则,激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关村核心区各项工作中去,把中关村精神进一步弘扬广大。
服务地区发展,群团工作阵地覆盖有新拓展
建立流动青年幸福之家。区团委通过区域化团建工作,进一步突出基层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的主体地位,提升基层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结合“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8个试点街镇和189个社区分别形成了区域团组织联合活动机制和活动方案。为了让流动青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方便的服务,组织全区90多社区青年汇的工作人员动足了脑筋。设立了平安服务中心,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特色警务、道路交通,形成综合服务模式。社区青年汇整合优化综治、物业、娱乐、休闲、运动等资源,实施了为流动青年服务的鹊桥会、矛盾纠纷化解、宜居、科技防范、健康生活关爱、志愿公益服务、互助组和业余文娱活动等专项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图书馆、球类运动技术指导和教学赛、音乐舞蹈学习、健康使者火炬行动、心理减压和咨询等特色活动。让流动青年在自娱自乐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新的生活就业观念,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为不断丰富流动青年文化、娱乐生活,海淀区文化委为3个重点社区青年汇配备适合青年阅读的图书5000册,涵盖了文学、培训、工具、励志等方面,图书室每天开放。各社区青年汇订阅报纸、杂志10份。定期免费提供电影、话剧、文艺演出等门票。举办交友联谊、桌游、体育比赛等近50场次。通过精心组织的多种多样活动,使广大流动青年业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精神追求更加健康。在服务模式上,坚持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通过定期“集中学习、集中服务、集中活动”,有效改变了以前松散的服务格局,增强了流动青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项项创新的人性化举措,一项项暖人心的服务制度出台,让一个个流动青年在海淀找到了家的温暖,融入到了海淀创新创业发展的建设潮流中。
适应服务多样化新要求,完善服务阵地设施。近年来,各群团组织依据服务工作领域的拓展和新的要求,努力建设好工作阵地。万寿路街道办事处群团组织通过协调、整合地区资源,延伸一系列便民服务创新举措,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增加地区居民的“幸福感”,促进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和谐感受的持续提高。实施“便民菜站”工程,布局10个社区“便民菜站”及流动售菜点5个,实行标准化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便民菜站”直接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社区老年人互助协作,建设“为老服务一条街”,引入理发、按摩、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租赁等生活服务商户,支持老年人使用老年券消费。开设“社区老年餐桌”,实现安全用餐、营养用餐。区领导和机关指导群团组织在社区、敬老院、农民工子女小学、助残机构、旅游景区等场所建立了130多家市級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实现项目管理、团队联系、志愿注册、计时、联谊、培训、宣传展示等功能。培育孵化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开展青少年帮扶、自护教育等服务项目。面向驻区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团体会员中的专业团队有针对性的定向招募志愿者,实现项目对接,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在基层有阵地、有制度、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影响的“六有”目标,
探索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新媒体方式,扩大服务项目影响力。聘请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郎永淳担任海淀志愿者形象大使,发布海淀志愿者吉祥物“小志”,海淀志愿者主题歌《人生如歌》,建立海淀志愿者联合会网站和官方微博,创作四格漫画,拍摄微电影,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每年以“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评选年度“十大明星志愿者”;组建明星志愿者宣讲团进基层,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及感人事迹,树立志愿者健康、时尚、正面、积极的形象。在海淀台、海淀报开设“志愿者在行动”专栏,并以“海淀志愿者梦想行动”、“海淀社区志愿日”、“海淀志愿家庭行动计划”等活动为主线,制作公益广告和宣传视频,通过门户网站进行发布,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推进基层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建立供需对接运行机制,以更加社会化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开展。区妇联立足“妇女之家”,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交流文明家风、展示和谐风貌、评议家训家规、讲述感人故事,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和家庭践行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内在自觉,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挖掘“最美家庭”活动内涵,大力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书香海淀,阅享人生”读书活动、“走进学校、幼儿园,寻找最美家庭”、“防邪知识进家庭”等活动,增强活动感染力和影响力。
成绩只代表过去,与党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期盼相比,我区的群团组织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今后几年,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发展新问题和科学发展新形势,海淀区党群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群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集群团组织之力,务利民惠民之实,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认真抓好落实,力求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核心示范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作者:中共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