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统计大文章服务首都新发展
2015-10-21王文杰
王文杰
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在首都经济社会不断取得长足发展、战略功能定位日益明晰、城市治理任务愈加繁重、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政府統计部门唯有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动、深入推进政府统计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具体看,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围绕首都工作大局,做好政府统计改革发展的大文章。
深入推进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改革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是解决制约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未来要深入推进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改革,向改革要红利。
深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完善统计制度,夯实数据基础,加强方法研究,促进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核算指标、核算数据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研究高技术产业、健康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核算方法。完善区县核算方法,结合区县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特点,选择重点区县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核算。全力推进地区能源统一核算改革。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做好能耗数据的调整、历史数据的修订以及各区县能耗数据与全市能耗数据的衔接。巩固能源经销企业基础数据,做好能源供应端统计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将投资统计由按项目统计转变为按法人单位统计,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探索实施投资统计双轨运行,监测新旧制度的数据差异,为新投资统计制度全面运行打下基础。继续研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建立常态规范的基础资料提供制度,完善《水资源资产账户》,扩大实物量自然资源存量账户试点范围,探索编制土地或森林资源实物量账户。统筹推动就业统计工作。充分开发利用人口普查和劳动力调查数据,扩大调查样本量,巩固数据基础。建立健全调查员队伍,强化质量控制。这五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标志着统计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作业期。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显著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提高统计生产能力和统计公信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构建新型统计体系
当前,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更加明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统计部门要把握发展大势,围绕首都发展新定位创新性地构建统计体系。
研究构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北京当前人口规模调控、“城市病”治理和环境建设等重点任务,选取代表性强、操作性强的主客观指标建立指标体系,为控制首都城市规模、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包括劳动生产率、R&D投入强度、企业利润率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状况,准确揭示结构调整、效率提升、民生改善等质量效益状况。研究构建推动科技创新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挖掘科技创新领域有代表性的指标,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北京市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构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密切关注全市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跟踪改革实施效果。研究构建反映调整疏解与稳步增长平衡关系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京津冀更大空间范围内研究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影响,反映全市调整疏解与稳增长的进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五大体系的构建,涉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新常态下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形成全方位监测,显著提高了统计服务决策、服务发展的水平,也将对提高统计自身工作效能起到积极作用。
重点加强多领域统计监测
未来政府统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做到首都改革实践的领域拓展到哪里,首都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出现在哪里,统计调查、统计监测、统计分析就覆盖到哪里。始终坚持紧跟实践、着眼问题、注重解决的工作理念。
加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对首都经济转型、民生改善、社会服务、生态建设、科技创新5个领域共25个指标开展季度监测。重点加强反映民生、生态方面的指标,提高监测时效性,使之更加及时、真实地反映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有效地引导全市经济社会向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以及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从生产、需求、质量效益3个角度,选取16项指标进行了监测评价。对监测评价指标的范围不断调整,2015年增加了反映信息、文化、商务服务等北京优势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5项指标,考虑国家税收体制改革等因素,取消了部分税收指标。加强对人口的动态监测。落实中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工作要求,在已开展的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基础上,结合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加强对人口的动态监测,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人口疏解工作。加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监测。修订和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实现与国家规划的对接。结合三地功能定位及发展特点,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题分析。搭建三地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三地统计数据共享。加强对区域差异化发展的监测。完善重点区域差异化发展监测体系,促进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体现出“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的要求,促进考核评价方式的科学转变。这五个领域统计监测的加强,是统计部门围绕首都中心和重点工作的积极作为,是统计职责的深度延伸,未来将为政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度治理大城市病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北京市统计局局长)
责任编辑:谭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