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绛:104岁的人生赢家

2015-10-21宗禾

畅谈 2015年13期
关键词:钱钟书杨绛人生

宗禾

杨绛先生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她让人看到, “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绛所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可能因这首诗暗合了杨绛的心性,才被译得这般熨帖。它的确熔铸了杨绛的“魂”,以至于几乎成了杨绛淡泊人生最准确的写照。

杨绛先生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她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了自己的104岁寿辰(如按照杨绛先生自己的虚岁算法,是105岁)。而钱钟书先生,则已经离开了我们17年。

“躲清静”

杨绛本名杨季康,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虽出身名门,杨绛却淡泊名利,对祝寿等事尤其看淡,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机构无须前往家中探望,甚至会在生曰这天去招待所“躲清静”。

杨绛这样说,也这样做。2013年生日来临之时,杨绛仅自撰小文为念,并对每位来祝贺的友人回应“替我吃碗面就行了”,还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机构无须前往探望。不过,出于对杨绛先生的崇敬,每当她生日将至的时候,还是有读者会自发前去送上祝福,并奉上鲜花。

在今年生日临近之时,已有不少网友在微博提前送上祝福,愿杨绛先生“生日快乐”。有一位网友称,在众多才女名媛闺秀中,最敬佩最喜欢杨绛先生,“是她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今年6月份,我曾去看望杨绛先生。我与先生说话并不多,只是陪同慰问。”提起杨绛的近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表示,杨绛先生仍然思路清晰,精神很好,“身体状态也不错”。

最贤的妻

在很多人的眼中,杨绛与钱钟书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是非常值得羡慕的。

在1932年的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钱杨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两人一见如故。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婚后不久,杨绛陪夫君去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又乡愁迭起。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就已经开始做早饭了,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两年后,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我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己沦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我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还是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

1942年底,杨绛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一鸣惊人,迅速走红。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 “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为节约开支,杨绛还辞掉女佣,甘愿成为“灶下婢”,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但在她看来,从大小姐到老妈子,不过是角色变化而已,并不感觉委屈。

“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杨绛曾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做法。

两年后,钱钟书完成了《围城》。他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在將生活琐事料理得井井有条之余,杨绛还以惊人的胆识保护丈夫的手稿。1945年在上海,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镇定地藏好钱钟书《谈艺录》手稿,保证日后该书的顺利出版。

文革时,在被批斗的日子里,他们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走时肩并肩,手挽手,被学部的人誉为“模范夫妻”。当时学部的人在背后煞了眼地辩:“看人家钱钟书一对儿,越老越年轻,越老越风流!”

最才的女

小说《围城》以及《谈艺录>等多部著作的出版,让钱钟书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别人给杨绛的称呼是“钱钟书夫人”。不过,比起很多作家、文学家来,杨绛的文笔丝毫不逊色。

除去早年创作的几个剧本外,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的“众生相”。这部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其构思之精、文笔之妙可见一斑。

而她自谦道:“《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

杨绛的一切都是“试”,从散文、翻译到剧本、小说,每试即拔头筹,但却没有一丝跳着跑着争名夺利的浮躁。

后因为先生钱钟书和女儿钱媛相继生病去世,她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

我们穷尽一生去寻求真爱,兜兜转转,但杨绛这一生挚爱仅钱钟书一人,这专一度,世间也难有几人。

92岁高龄时,她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出版了《我们仨》。一翻开书,便是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许多读者。

“1997年早春,阿嫒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如今天人两隔,但即便悲伤,她也不会恸哭;即便愤怒,也不会咆哮。

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评论家盛赞其文字“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就在去年,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杨绛先生会封笔之时,她又为《洗澡》撰写续作《洗澡之后》,收入怀念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诗作的《杨绛全集>亦如期出版。而据《成都商报》报道,杨绛家中保姆吴女士称,杨绛仍坚持练字和写作,“一切依旧很好”。或许,杨绛先生以后会有更多作品问世。

猜你喜欢

钱钟书杨绛人生
选择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一次“遗忘”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欠一杯不醉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