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2015-10-21斯丽琼
斯丽琼
近年来,五华区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积极打基础、探路子、提质量,探索创新学区化管理方法模式。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2010、2012年两次被表彰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2011年被表彰为“云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称号,2014年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县(区),并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评估。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学区化建设基础
五华区政府认真落实“三个优先”,确保“三个增长”,不断改进办学条件。一是坚持规划优先。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优先考虑、项目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障,4年来先后实施“校园标准化建设”等20多个重点项目。把教育建设纳入城建规划,调整完善《五华区校园布点布局调整规划》, 3年来新增教育用地近 380亩。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全区人才引进规划,3年来引进省内外高级教师15 名。二是坚持投入优先。2012—2014年,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增长比例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0.13、0.59和15.47个百分点。同期,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坚持城市教育附加费全额用于教育,中央、省、市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坚持资源配置优先。做好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学校配建工作,3年来有5所共84班规模的新建标准小学投入使用。扎实推进“校安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校舍153 461平方米,抗震加固6 042平方米校舍,消除近5万余平方米的危房,增加3 000余个公办学位。加强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十二五”期间投入6 434万元购置教学设备、食堂设备、课桌椅。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年底100%实现学校教学环境宽带接入,100%的教师和80%的高中生、50%的初中生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现正在建设“五华区教育管理云平台”。
二、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学区化建设路子
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目标,积极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加强教师交流。统筹城市和乡村、公办和民办、强校和弱校、大校和小校的差异,全面探索走开校(园)长和教师交流路子,3年来累计交流273人员(其中校级领导48人)。 二是开展片区教研。把学校区分为示范板块、城区板块、郊区板块、农村板块等4类,按照“以强配弱、以强带弱、全面提优”的原则组建6个教研片区,搭建学校、片区、全区三级教研网络,创新“课例研究、竞赛推优、校本展示”等校际交流合作的机制手段。三是施行评价捆绑。探索构建“城乡联动、结对同行、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从管理制度、课程计划、教学常规、教育水平、组织建设、交流培训等方面,实行城乡学校捆绑建设、捆绑评价、捆绑考核、系统帮扶。四是实施农村学区试点。以五华区农村学校为板块,组建西翥学区,对学区财务、人事、基建和教研等进行统筹安排,实行九年一贯制招生入学。实行倾斜政策、优先保障,发放农村学校教师工作补贴,月均收入比城区同级别教师约高1 000元。实施“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十二五”期间投入6 529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1 444平方米,购置教学设备设施122套。五是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注重发扬历史名校的底蕴传承,采取名校融校、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的方式,创新名校帮带、领办管理等方法,以名校精神、名校传统、名校文化辐射新校、带动新校、催化新校。目前,新配建的5所“城中村”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已初显缓解“择校热”之功效。
三、抓好教育综合保障,提高学区化建设质量
五华区把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教育资源增量扩优、教育水平高质优质作为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提高学区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教师人事规范化管理,坚持校园编制每年动态调整。实行校(园)长公开选聘任用制度,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2014年全区交流、提拔和任免44名校级领导。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机制, 2014年启动实施“51336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即: 5年内在中小学幼儿园培养出10个优势学科,30位名校园长,30位专家级名师,600名精英后备军)。目前,区属学校有在岗特级教师26人,云南省名校长1人、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25人。二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围绕素质教育需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信息化教研教学层次水平,启动“昆明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2005年以来,五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连续10年位居昆明市第一。三是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能助尽助的教育资助政策。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建立学生家庭信息動态管理系统,综合采取减免、补贴、奖励、贷款等方法助贫助残,启动实施云南省“医教结合”实验区项目。2014年,投入“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和其他各类助学资金约4 400余万元。
多年来,五华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对学区化建设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时代要求和社会期望相比较,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着力在教育资源增量扩优、推行学区制招生制度、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培训交流、区域化教学统筹管理上下工夫、求突破,切实把学区化建设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