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与患儿血型的关系
2015-10-21金载璇程邦宁李林裘素霆
金载璇 程邦宁 李林 裘素霆
摘要:目的: 分析ABO血型系统中哪个血型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方法检测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收治的11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标本,统计A型、B型、O型及AB型血患儿数量。结果: A型患儿448例,阳性241例(阳性百分比:53.8%),B型患儿383例,阳性154例(阳性百分比:40.2%),AB型患儿36例,阳性5例(阳性百分比:13.9%),RH及其他免疫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0例。结论:A型患儿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ABO溶血;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Rh血型系统和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笔者通过对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收治的11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标本的血清学进行微柱凝胶法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以期分析ABO血型系统中哪个血型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2014年1-12月安徽省立兒童医院收治的11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方法(新生儿溶血象),对1152例患儿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统计A型、B型、O型及AB型血患儿数量。ABO 血型鉴定卡、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购自DIANA公司;ABO标准红细胞购自合肥市中心血站。
1.3 操作与结果判定
采患儿静脉血1-2ML用EDTA-2K抗凝,混匀,分离出标本血浆和红细胞,将患儿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4次配置成2%红细胞悬液备用,在将剩余红细胞1:1加入生理盐水放入56°水浴箱放散10分钟,10分钟期间要混匀4次,离心,取上清液为放散液。对标准ABO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配置成2%标准红细胞悬液备用。采用ABO血型鉴定卡进行新生儿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游离实验和放散实验)。结果判定见实际说明书。
2 结果
对11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标本进行新生儿溶血象检测,结果显示,其中410例标本可确定为新生儿溶血病阳性(表1)。其中ABO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400例(阳性比34.7%)。其中A型患儿448例,阳性241例(阳性百分比:53.8%);B型患儿383例,阳性154例(阳性百分比:40.2%);AB型患儿36例,阳性5例(阳性百分比:13.9%);AB型5例,RH及其他免疫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0例。
3 结论与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体的IGG类抗体进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致敏胎儿红细胞并在分娩前后加速其破坏。本文结果中可以看出11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ABO抗体引起的占34.7%,可见ABO血型抗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中A型患儿阳性率53.8%,B型患儿阳性率40.2%,AB型患儿阳性率13.9%,可见A型患儿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这与徐桂珍等研究结果一致[1]。既往资料中提示,患儿A型红细胞上抗原决定簇较之B型红细胞上多,因此A型患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较之B型患儿多[2]。
参考文献:
[1]徐桂珍、费淑兰、侯彬兰等,11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溶血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3期
[2] 辛荣传?,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