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贬之间
2015-10-21刘善伟
刘善伟
资本涌入亚洲,仍将是金融市场长期确定的趋势。
今年夏天,随着美元加息之前的烟雾与传言,西方一些媒体上开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报道。各种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堪忧的论调不绝于耳,不断从各种自媒体页面蹦出。那么,人民币升贬之间,到底关系着多少利益?惹得各方不断唱衰中国,甚至鸡蛋里挑石头般无端指责中国。
人民币升值: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事实是,人民币为世界金融稳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7年,1美元可以兑换7.3872元人民币;2008年,由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美国启动对世界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到2014年11月,1美元只可以兑换6.10元人民币。2014年3月,央行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将一天的升降区间由1%扩大为2%。在2014年底,随着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1美元可以兑换6.25元人民币,到今年9月中旬,1美元可以兑换6.35元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同时,因为欧洲发生了次贷危机、日本大幅印钞,美元对欧元和日元升值。2010年初,1欧元可以兑换1.5美元,到了今年9月,1欧元只可以兑换1.1美元。2010年初,1美元可以兑换90日元,今年9月,1美元已经可以兑换120日元。如果说欧元贬值,还有次贷危机的因素。那么日元贬值,则主要因为有些无耻的疯狂印钞,发动货币贬值,试图以此降低日本这个出口大国出口产品的实际价格,以此增加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日本需要反思,近年疯狂印刷日元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今年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长会议上,当日本财长麻生太郎指责中国经济放缓时,引发了与会人士的冷淡和全世界财经媒体的批评。
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之后,显然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不利。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同比下降14.5%,出口同比下降1.4%。同期数据表明,这一段时间,中国的消费品进口是增加的,大幅减少进口的只能是生产资料。
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对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形成了支援。可以说,如果不是人民币升值,同时日元大幅贬值,日本经济,今日不知是何境地。美国的制造业能否回暖同样也是个疑问,中国为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同时中国这个2010年工业生产总值世界首位的国家,一旦减少原材料进口,显然对生产原材料的国家不利。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原材料生产国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货币大幅贬值,2009年10月,1澳元可以兑换0.9美元,2011年一度是1澳元可以兑换1.1美元,但到了今年9月,1澳元只可以兑换0.71美元,澳大利亚是原材料出口大国,本币贬值,显然对其经济不利。而这背后,显然是过去几年,美国、日本,甚至澳大利亚自身不断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后果。
2015年后,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走好,以及美国加息的预期,人民币在货币市场上出现了小幅对美元贬值的现象。这是正常的走势,对于储备人民币的国家也不会形成在中国市场购买力的损害,因为中国生产的轻工业制成品产能充足,价格并未实际上涨。储备人民币的国家,仍可用人民币在中国市场,以近乎与此前同样的价格购买家用电器、机械电子、服装鞋帽等工业制成品。
历史上,一国货币出现贬值,往往引发资金外流,但本国的产品同时形成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使得实体经济触底回升,实体产业在产销两旺后,货币会重新进入升值通道。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但正常的起落也是不可避免。人民币无疑是近些年升值幅度最大的主要货币,也将是未来的重要贸易货币,容许其在货币市场实现年度的小幅下行不会影响长期趋势。
美元加息:对人民币形成压力不大
美元要加息,是因为美国担心国内物价涨幅过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地位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表明,在2014年3月底,各国和地区的外匯储备中,美元比率为60.9%,处于自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随着2014年底美元加息的预期,应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虽然美元加息会加速资本兑现为美元,却也会使得各国外汇储备下降。全球外汇储备从2014年中的11.98万亿美元下滑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1.43万亿美元。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从2014年二季度的8.06万亿美元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7.5万亿美元。这其中,有美元升值,各国出口产品换汇速度减慢的因素。
因而,无论美国加息或不加息,都难改变美元增加印量难度加大的现实。这也就解释了美国在2015连续三个季度声言要加息之后,仍然放弃了加息的做法。最后甚至无奈地把不加息的原因归因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暂时放缓。这也标志着,美国的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美国对自身经济前景仍然并不乐观,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并不具备长期升值的基础。而美国的加息,也终将只能是小幅加息。大幅度的加息,对于高福利的发达国家而言,将削弱民间创新的活力。
主趋势:资本仍将向亚洲长期流入
2015年,对于美国的金融业而言,是一种转变。转变了量化宽松的基调,开始谋划加息,也许一些资本会兑换成美元,但美国已暂时不愿再向世界注入更多的美元流动性。美国的金融业在此背景下,出现了顶部背离,在经济危机后,持续多年的上涨趋势开始转向,道琼斯工业指数从年初的18000点高位跌至16000点左右,2014年以来的涨幅近乎全部失去,下行趋势一时难以转变。市场对美国股市一旦失去投资兴趣,那么货币市场形成的美元强势,并不能引导资本助益美国的实体产业。
2015年,中国股市同样经历了震荡,上半年的涨幅在6月份的股灾中近乎全部失去,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因于融资融券的杠杆比例设计得太高。现有杠杆比例使得市场在发生30%幅度的回调时,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强行平仓,爆发踩踏性的股灾。一旦改变融资融券的高比例杠杆,同时制约股指期货做空的高额收益,中国股市有望再度走出与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相吻合的稳健走势,重新引发世界资本流向中国。亚洲的新兴市场,无疑还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极,并会不断引发世界资本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