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2015-10-21周伟陈璇
周 伟 陈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给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本文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以改善我国环境建设,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原则
水利水电作为集发电、供水、灌溉、防洪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有着很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也会对水利水电原建设区域的生态与自然环境构成很大影响,具体如:浪费水资源、蓄水污染、资源浪费等,都是不可避免,且必须重视的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
1.1地质环境
水利水电在环境上首先表现在地质环境中,如果施工不当,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除此之外,水利水电还会包含石方、土方与削坡施工,让库区出现大区域的土方堆积和土层裸露。而规模较大的工程,蓄水库很可能引发坍塌、地震或者库区泄漏等各种问题。
1.2区域气候
和来水相比,水利水电对于气候的影响不大,在项目工程建成后,陆地从此变成水泽,势必会对区域气候构成影响。另外,水利水电也会出现一定的蓄水面积变化,在蓄水面积增加、库区低温影响的同时,降雨时间、降雨量都可能出现变化;水体代替陆地,很容易让水体区域内部空气交换形式、强度出现变化,最后让气温出现变化。
1.3水文
水利水电对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游河道的流量与水量上,都知道汛期是水利水电进行蓄水的主要时期,如果进行水力灌溉或者水力发电,必须整合施工要求进行基道节流,这样就会让周边河道下游水位和周边水位下降。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河流净化能力下降,在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沿河两岸的水路运营、养殖开发和饮水灌溉。
1.4水体
当水利水电工程落成后,周边水体的水温、水质势必会发生变化,这期间有有利的部分,也有有害的部分。有利的地方表现在:水流速度减缓、悬浮物将加大沉降、水体停滞时间较长,水体色度、浑浊度以及硬度随之减小,这样也让水体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其不利方面表现在:河道水流速度降低,水体污染发生扩散与迁移,在污染区域增大的同时,水体净化受到影响,这样很容易让内存移质,严重时还会带来重金属与有毒物质,对水体构成安全质量威胁。
1.5土壤
首先,是土壤含水量上升,其通气能力降低,让土壤肥力降低,让周边经济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其次,是水位变化造成的沼泽,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土壤肥力。然后,是水利水电库区的地下水补给很可能上升到地表,一直重复的话就会造成地下水蒸发与补给。而这期间的地标盐分不止一种,在盐度上升的同时,势必会构成盐碱化。
1.6动植物
水利水电对周边的动植物会造成间接与直接两种影响,间接是水利水电诱发的气候变化,最后造成盐碱化、土壤沼泽;直接影响是工程被淹区域受到损害,所以一定范围内的动植物很容易受到来自威胁。另外,水利水电很容易造成区域盐分、微量元素上升,在水体营养增加的同时,水域生物也会被迫遭受影响;建设工程时,由于水域生物的通道被切断,这不仅改变了生物环境,同时也对生物死亡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2.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体系。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工程师应当认真勘察并且记录施工地区的周边环境,然后对于日后建设以及建成后将会产生的影响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估分析。水利建设的工程师在设计环节中应当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不断完善防治手段来减轻水利工程建成后将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
影响评估体系需要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环境这两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力求实现经济效益发展、生态环境保護与水利工程发展三者的协调共同发展。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个,工程师和相关科技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经济、人民等多方面的因素,认真评估生态环境的实际价值,从而做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2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与选址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设计环节中,由于河流的流域状况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环节需要对河流进行重新的规划评估,在坚持生态环境可持续理念的前提下,保证河流流域规划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尤为重要的是选址工作,尽管水利工程的建设多多少少会给周边地区的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但是工程师应当尽量选择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并且降低移民率。这就需要工程师和相关科技人员在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初期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与选址工作,并且做好合理的评估与估计,将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最大程度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
2.3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生态化管理
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想实现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就应该首先提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识,切实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长远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现代工业发展快速的时代,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将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实在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循环利用。其次,就是严格的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的基本原则,如同上文阐述的一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最后强调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系统的勘察周围的施工环境,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对环境有伤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避免施工时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2.4分析施工体系、科学规划布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我国目前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对施工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规划布局,尤其是在生态理念的运用方面,笔者将系统管理分为自组织层、监控层和自适应层几个层次,其功能就是通过上层策略对下层策略的指导和制约来首先效益的最大化,而监控层则是达到效益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分层控制机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化管理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明确的系统边界,这是为了稳定目前生态环境的有利举措,为了达到明确系统边界的目的,必须有效划分施工范围,根据法规、政策中强调的环境保护条款来对相关环境质量、蓄水总量、土地占用面积、下游用水量等数据进行测定。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对系统控制变量的识别,就是要根据工程现状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变动的系统参数进行分析,从而调整并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3结语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虽然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造福社会,但是同样地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保护生态的平衡,日积月累则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因此,这就要求工程师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做好科学的分析,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促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2]卢津津,杨波.浅谈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向导,2012(27):40-41.
[3]张捐社,高照良.西汉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6):11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