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2015-10-21孙毅

基层建设 2015年9期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孙毅

摘要: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是非常关键,其技术水平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土建工程施工采用桩基础技术,可有效促进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桩基础及其作用的初步探讨,较详细地分析了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桩基础技术;施工质量

一、土建施工采用桩基础的条件

尽管桩基础技术在土建过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对于普通土建施工,采用桩基础技术具有较大的工程量,需要较高的成本进行必要的支持。且对于不同的土建工程,桩基础技术并不适用于全部土建过程,因此在土建过程施工中应充分利用桩基础技术,并考虑土建工程施工是否满足条件。

一是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具有较高质量要求的土建工程可采用桩基础技术进行设计施工;二是生产厂房、货物仓库等需要自身具有较大承重力的建筑物可采用桩基础技术进行设计施工;三是烟囱、移动通讯信号塔台、有线电视塔台等占有较小面积而占有较高的建筑物可采用桩基础技术进行设计施工;四是对建筑稳定性具有极高要求的诸如大型精密仪表制造业等建筑,为确保降低地面振动到最低最好时可采用桩基础技术;五是土建工程中具有比较特殊土层结构的可采用桩基础技术;六是位于地震带的土建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可建议采用桩基础技术。

二、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能够使建筑物更加牢固,将建筑重力作用传递给承压土层或岩石,提高了土层的密实度,从而增强了建筑地基的抗压性能和承重能力,避免地基沉降或坍塌。具体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技术即使用静力压桩设备,通过桩架配重和设备自重对预制桩形成反作用力,将其压入土层中。静力压桩技术具有无冲击、无噪音、无振动、操作简便、压桩质量可靠、便于检测的优势,还能够节约混凝土和钢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成本,在砂性较轻或高压缩性的软粘土层地区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静压桩属于挤土桩,压桩过程中容易破坏土层,形成超空隙水压力。所以,在应用该技术时,必须持续进行,中途不得停顿。

2、振动沉桩技术

振動沉桩技术采用电动机振动的形式,产生作用于地基的巨大垂直力,从而使地基土层或岩层达到紧实状态。电动机的振动时间长、效果良好,能够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

三、建筑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1、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住宅区 B 区一期工程,有 4幢 17~23层的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63907m2,合同价格 10850万元。本工程在桩基础施工中,采用冲孔灌注桩施工方案,下文将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具体分析。

2、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准备

在本工程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以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淤桩位放线。场地清理后放线定桩位,定位后要在每个桩位中心点打入一根 16×800mm 的钢筋做桩位标记,并用混凝土固定好,并对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于护筒埋设。护筒用4mm 厚的钢板加工制成,埋设深度约为 1.5m(在粘性土中不小于1.0m,在砂土中不小于 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 1.0m 以上),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 200mm。护筒顶部应开设 1~2个溢浆口,并高出地面 0.15~0.3m。

2.2 冲孔施工

由于深钻孔对附近的建筑物或者其它基础设施影响较大,故本工程考虑地质及周围情况,冲孔施工,拟采用卷扬机吊动 6t重锤。注意每钻进 4~5m 深度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验孔器可用钢筋焊接,直径应与钻头直径相同,高度可取直径的五倍。大直径桩孔可分级成孔,第一级成孔直径为设计桩径的 0.6~0.8倍。冲孔入岩后,每钻进 100~500mm 应清孔取样一次(非桩端持力层为 300~500mm,桩端持力层为 100~300mm),并妥善保存,以备终孔验证。

2.3 泥浆处理和清孔施工

结合本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并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在施工现场布置泥浆系统,泥浆沟沿着桩位直接用挖掘机开挖,作为泥浆循环的通道。泥浆处理完成后,进行清孔施工,采用正循环清孔,在成孔过程中清渣,用泥浆循环,将输浆皮管通向孔底并泵进新浆,使已冲开的泥渣上浮。根据桩孔地质情况,清孔泥浆比重 1:1.2~1:1.5。

2.4 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本工程使用的钢筋笼采取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的方式。按照施工图纸上所标注的钢筋直径,分别等距离点焊在加劲箍上,主筋根据本节所在位置考虑钢筋接头错开或同一断面布置,钢筋接头相互错开 35d,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不超过全部钢筋面积的 50%。桩顶主筋锚入承台内,其锚固长度不小于 30倍主筋直径。在主筋与加劲箍点焊牢固后,套入螺旋箍,螺旋箍与主筋点焊。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70mm。保护层厚度,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或铁垫件,绑扎或焊接在钢筋笼外侧的设计位置上。钢筋笼整体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放入孔中。钢筋笼吊放前,对孔壁垂直平整度、孔的有效宽度、沉渣厚度进行复查合格后立即将钢筋笼吊放入孔,不得停留太长时间,起吊运输及入孔过程中,不能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

2.5 下导管和第二次清孔

在钢筋笼施工完成后,可进行下导管施工。注意,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导管壁厚,其不宜小于 3mm,直径为 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宜超过 2mm,采用无缝钢管制作。两管之间用法兰接头,底管长度不小于 4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装和试压,其试水压为 0.6~1.0MPa,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注意,导管下端距桩底控制为 0.3~0.4m;在一切工作就绪,经量测孔底沉淀层超标时,采用射水(射风)管冲射 3~5min。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任何时候不小于 1.0m。在导管顶部接上供浆管,送入泥浆进行第二次清孔。当泥浆中沉渣很少,且测锤可清晰感觉到底部岩面时,需将泥浆由 1:1.2~1:1.5换置成 1:1.2~1:1.25。当距孔底 0.2~1.0m 处泥浆比重测得 1:1.2~1:1.25,含砂率≤8%,粘度≤28s,胶体率≤90%,孔内沉渣≤5cm 时,需经监理现场验收认可。

2.6 灌注水下混凝土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在并在施工前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坍落度及水灰比,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45%,粗骨料的最大料径应约40mm。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强度比设计强度提高 20%,作为消除水下混凝土强度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混凝土灌注工作开始后,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并且每斗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 15min,不能中途停工;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探测混凝土高度,及时拆除或提升导管,注意保持适当的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 2~6m 之间,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浇灌混凝土顶面比设计标高高不少于80cm。当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混凝土开始初凝,解除对钢筋笼固定措施,保证钢筋笼随着混凝土的收缩而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结束语

在建筑事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人们也更加注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注。而桩基础技术作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与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桩基础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桩基础技术的施工技术要点及其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做好把控,以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正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4,17(8):187-189.

[2]陈金山.探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4,10(1):234-235.

[3]黄昆,赖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2(3):75-76.

猜你喜欢

桩基础技术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及应用探析
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试析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浅谈土建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